2007-01-05

店名--凱風卡瑪--的由來

為書店取一個名字,就像幫自己的孩子取名字一樣的困難--必須要展現兒童書店的獨特性,又必須蘊含著我們對書店運作的想法與期待。

光想,是不會有結果的,從書中找靈感是我們習慣的方式,因此詩經、論語、孟子都成了我們的工具書,有事沒事拿起來翻一下,希望從中找到命名的靈感。看了許久,挑出一些單字,例如:文、東、林、啟蒙......等等這些與「書店」、「文學」這個調性比較接近的單字,但要型塑成一個完整但又不太古板的名字,卻還是有些困難。因此,我們決定改變方向,朝「可愛路線」邁進,便開始在許多生活用語和青少年用語上找靈感,例如:18未滿。

但,酌斟許久,都還是沒有找到(想到)合適的名字。

而當時,我也正為肚子裡的寶寶取名字的事情,感到苦惱,於是有了命名程式。雖是如此,寶寶的名字也還是遲遲未定。後來,寶寶出生了,在報戶口的壓力下,一家人終於把寶寶的名字確定了,但書名的名字仍是未知數。因此,在第一、二個月與寶寶的磨合適應期中,書店的名字還是沒有方向。回到花蓮生活就緒後,開始埋首於書店的籌備工作,才又想起這件事。

而這回,我們有了新的身份,也因此有了新的想法:當了爸爸媽媽,又想要開書店,因此以後要怎麼避免寶寶因為看到太多書而討厭讀童書,經常成為我們閒聊的話題。所以,如果我們能夠以自己和寶寶做為理解、推廣兒童閱讀的對象,那麼我們的經驗或許也可以做為足供別的父母親分享的話題。在此前提下,兒童書店服務的對象就不僅只是兒童了,陪伴兒童成長的父母親、長輩,也是我們可以服務的對象,所以這將會是一間爸爸媽媽和小朋友的兒童書店。

於是我們從詩經中找來了媽媽的意象:「凱風」;又在《山豬、飛鼠、撒可努》中排灣族語找到了爸爸的用語:「卡瑪」(旮瑪)--組合成為「凱風卡瑪兒童書店」。

名字確定後,我們這家由爸爸媽媽共同經營的兒童書店,希望可以逐漸成為很多爸爸媽媽和長輩喜歡帶著小朋友來的地方。

Facebook留言

站內留言 (0)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