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1

選讀*重新發現Repetend【part 2】

2 意見
Repetend是重複的意思。重複,對大人來說,感受上,經常是無聊的;重複,對有些孩子來說,也是很無聊的事。但是,對年紀比較小的學齡前孩子,卻不見得無聊!

可是,回到實際與孩子互動的經驗,繪本大部分都是大人唸給孩子聽的呢!大人如何不讓自己陷入重複的無聊中呢?也許,大人唸這一類繪本給孩子聽的時候,可以每唸一段,就停下來看看孩子的反應,或者大人唸過幾次之後,也讓孩子加入唸故事的行列,例如:大人唸到一半時,可以說「接下來她/他會怎麼說呢?」。這樣孩子也能一同玩玩「文字」、練練「表達」囉!不過,前提當然要孩子願意以及做得到才行,不然唸故事可就成了苦差事呢!感受文字及享受閱讀的樂趣也被驅走了呢!

上一次,介紹了幾本情境和語言比較簡單的繪本,提供父母和小小孩閱讀。那大一點的孩子呢?也適合閱讀有「重複」情境的繪本嗎?當然也有適合的!因為重複的語句與情境,也有深淺難易度的不同,就跟我們使用的語言一樣。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來說,他們使用的語言和能夠理解的情境,其實也不同。

在繪本裡頭,眾多作者的出現,讓繪本得以展現出多樣且多元的觀點。透過每個人不同的生命經驗與理解,他(她)們也創作出適合不同年齡層可以閱讀的繪本呢!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隨著語言豐富度的增加,就可以選擇情境和語言多一些變化的繪本,如:

選讀*重新發現Repetend(重複)【part 1】

0 意見
有一次,我跟一位兩歲的孩子玩耍,我把一塊積木放到孩子的衣服裡頭,孩子開心地把手深進衣服裡找積木,好像積木有了另一種玩法。當孩子把手深進衣服裡,順道把衣服撐開來,積木也因此掉了出來。掉出來的積木,就像結束的遊戲一樣,因為找到了阿!可是,這位兩歲的孩子把積木拿出以後,卻一直重複著把積木再度放到衣服裡頭,然後把手深進去掏掏看,待積木又跑出來後,他又重複把積木放到衣服裡去。

還有一次,我跟一位四歲的孩子打棒球。說是打棒球,其實是我一直當投手,把球丟給孩子打,我丟球、他打球,就這麼重複著,我們可以玩上半個小時之久呢!

我發現有些繪本故事裡,也一直「重複」著某一句話或某個情境。例如圖畫中的主角一直重複做某個動作或說某個句子,像是「抱抱」、「你在看什麼?」。感覺上,這樣的繪本似乎不像故事,好像只是重複說著同一件事或同一句話。然而,這樣的繪本,卻在繪本故事中,占了一些份量與位置。

於是,我猜想著:「重複」對孩子來說,也許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樣「重複」與「無聊」。也許孩子在看似重複的行為裡,每一次動作都有不同的發現。例如第一次把積木放到衣服裡頭,引發了「積木是怎麼跑出來」的好奇,第二次再放進去,是為了「發現積木是怎麼跑出來的」,第三次再放進去,是為了感受手伸到衣服裡頭的感覺….。同樣的,孩子重複打棒球的過程裡,也許每一次打擊的感受與發現也不一樣,第一次是感覺揮棒子的時機,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則是感受揮棒的力道與球可以飛多遠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於是,重複對孩子來說,就不是無聊,而是享受不斷發現新事物的樂趣。類似的繪本,是否也呈現了同樣的樂趣呢?是否也在重複的語句或動作中有了新發現呢?其實還不少呢!與孩子玩遊戲的經驗,讓我發現繪本裡,原來藏了這樣的趣味。

除此之外,在《小小愛書人0-3歲嬰幼兒的閱讀世界》一書中(P92-98),也提到這些出現「重複語句」的繪本,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絕佳教材呢!然而,文字對孩子來說,畢竟還是比較抽象,繪本中提供的情境(圖像),正幫了孩子一個大忙呢!讓對文字還很陌生的孩子們,有機會透過圖像,一遍遍地熟悉和理解文字所呈現的意涵及使用的情境。因此這樣的繪本,不僅協助孩子理解了文字,也間接學習著溝通與表達呢!

說了這麼多,到底哪些繪本中,有「重複」的情境或字句呢?先介紹幾本語言和情境比較簡單的,適合父母與較小的孩子(如:正在學習語言的小小孩)共讀的繪本:

2009-03-19

40年忙著鑽進鑽出的毛毛蟲-艾瑞.卡爾經典圖畫書展

2 意見

▲艾瑞.卡爾(Eric Carle)爺爺和他的招牌毛毛蟲

不知道你們是什麼時候開始認識艾瑞.卡爾(Eric Carle)的?

我在凱風卡瑪開幕前,只看過《海馬先生》,而那個時候是為了跟學生談論性別相關議題。當時,除了喜歡書中用海裡生物做為敘事主角,可以讓學生明白易懂之外;我更被艾瑞.卡爾拼貼的畫法及書中的彩繪透明頁所吸引--心想:這麼特別的圖畫書,這麼特別的作者,當然要好好看看他的作品囉!

後來,凱風卡瑪開幕之後,我們才知道艾瑞.卡爾爺爺還真是個了不起的童書創作者。 他的作品當中充滿了童心及童趣,更重要的是他的拼貼畫法--用他自己製作的色紙做為創作的材料,真的很厲害。至於書裡的動物主角,都不用裝可愛,就很受孩子的認同及喜愛,這也才是我認為最厲害的地方!


▲小晉安在看什麼?--我看到一群小朋友和老師在看我

2009-03-18

凱風卡瑪周年慶二手市集大募集--家中藏著什麼寶?凱風卡瑪的孩子二手市集

0 意見
圖片出處:http://www.flickr.com/photos/maewja/2726955709/


時間:2009/4/12 下午 2:00 – 5:00 (下午1:00可以開始布置攤位)
地點:中美路81號前(凱風卡瑪兒童書店)
費用:免費,請先到店預約報名。
電話:824-6533

隨著孩子的年齡成長,家中是否多出了些再也用不到的玩具、書籍、文具、日用品?或許曾經伴著孩子度過許多快樂時光、抑或從買來就不曾用過?或許是親友相贈的禮物、比賽獲勝或幸運中獎的獎品?

不只是為了環保與惜福,更是帶著孩子學習一種生活態度:透過二手物的分享與販賣,讓每個二手物都能充分發揮功能,就像我們身處的大社會中,人們靠著分工合作,互通有無,貢獻自己所長。

如果你願意帶著孩子參與二手市集的擺攤活動,請帶著孩子一起在家中尋找與整理二手物品。可以教孩子以「同理心」來選擇,適合在攤子上販賣的物品:「如果你是光顧攤子的客人,你會喜歡這個二手物品嗎?整理乾淨的二手商品,對於客人是否比較有吸引力呢?」

帶著孩子一起決定商品的售價並寫在小標牌卡片上。在過程中,協助孩子知道每個二手商品當初買的價格,或是目前市面上的定價。這將可以教導孩子認識這些物品的價格與價值。二手物品的售價,建議訂為定價或市價的 1/2 至 1/4。

市集當天,下午1:00開始可以開始擺設與布置攤位。活動時間為下午2:00 – 5:00。攤位的地點在中美路 81 號前(凱風卡瑪兒童書店)。

販賣方式採商品展示並標示售價,購買人檢視商品後認為價格能夠接受,即可購買商品。交易金額全數由各攤位自行收取,凱風卡瑪均無抽成或其他形式的費用。請家長全程陪同孩子一起在攤位上販賣物品。

邀請您與孩子一起:從整理這些二手物品開始,參與我們今年的二手市集活動--如果您和您的孩子在討論後都想參與這個市集,請您親自到凱風卡瑪來一趟,我們準備了更詳細的說明資料,讓您和您的孩子可以一起開始規劃二手市集的攤位設置哦!

2009-03-17

《遇見春天》在繽紛亮麗的色彩裡,尋找春天!

0 意見
我們都曾說過、聽過「春天」兩個字,但是,「春天」究竟是什麼呢?
-------------
「只要春天一到,冷風就不吹了。…光溜溜的樹上也會長出綠色的葉子喔!而且,還會有紅色、黃色和各種顏色的花朵綻放。花很香,所以春天的空氣美味得不得了哪!」爸爸說。

「到時候,蝴蝶也會翩翩起舞,飛到花的身邊喔!」媽媽說。

剛從漫長的冬眠中甦醒的馬克和馬塔,沒有見過春天,從爸媽的口中得知春天的模樣,他們希望可以早一點遇見,於是,他們決定出門去尋找春天。

春天在哪裡呢?馬克和馬塔將手試探性的摸摸地上的雪、翻翻落葉堆、看看小河,不但找不到符合爸媽口中「春天」的模樣,還吵醒了仍在冬眠的青蛙、松鼠,將他們誤認為是「春天」。不過,青蛙和松鼠都異口同聲的說:「春天還沒來呢!」

馬克和馬塔究竟有沒有找到春天呢?就等你親自來看看「遇見春天」這本書囉!因為,發現春天的驚喜與美麗是難以透過言語分享給你的呢!
-------------
為了讓孩子能夠更了解四季的不同,作者在書裡運用色彩的對比將季節的鮮明表現得非常清楚。

整本書幾乎有一半的篇幅都以黑與白的顏色來描繪冬天的景象,黑色表現出冬天陰暗、沉睡中的模樣;而白色呈現出白雪籠罩大地溼冷的感覺,黑與白交織成一張安穩寧靜的床,讓冬天得以在大地上沉沉的入睡。

而在書的後半部,作者則漸漸的注入明亮鮮豔的色彩,先是一點點的色彩與黑白對比,愈往後翻畫面呈現愈來愈多彩多姿的顏色,有像熊爸爸說的「紅色的花、綠色的葉子、還有黃色的蝴蝶」,這麼多眼花瞭亂的色彩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春天即將來臨的愉悅與輕快。

雖然對於春天的描繪僅有後面五頁的篇幅,前半部都著重於冬天的景象。但也讓人感受到:為了遇見美麗的春天,必須經過冬天漫長、耐心的等待,還得配上馬克和馬塔尋找春天的勇氣和毅力,所以儘管等待的過程不斷受挫和失落,但真正遇見春天的那一刻,就會知道辛苦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了!
-------------
瞧!僅僅運用色彩的強弱對比就讓人感受到季節的改變與不同,我們每天與大自然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卻沒辦法單單用口頭告訴孩子:大自然裡有什麼、四季各別是什麼樣子…。因為,大自然隨時隨地都在更迭流轉,時時在轉換不同的面貌與姿態,很難透過單一的描繪就讓孩子認識多元而複雜的世界。

就像馬克和馬塔一樣,剛開始他們對春天的認識是從父母的口中描繪出來的,但這樣的認識很片面,也無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認識大自然最好的方法,就是牽著孩子的手,引導孩子打開五官、放鬆身心,親自去戶外走一遭,親身感受大自然裡所涵含的一切生命與能量,讓孩子自己體悟生命中的事物,也讓他們近距離的感受春天的美麗、給予他們自己詮釋春天的權利。我想,這就是父母最值得教導孩子的事了!

2009-03-12

《跟著線條走》一筆到底的視覺和心靈挑戰

1 意見
一筆畫,能畫出什麼?

小典藏出版的《跟著線條走》《跟著線條走:找找屋裡有什麼?》就畫出許多許多好玩的東西。

書裡附著楊茂秀老師的文字,他說這本書是「一個畫面,三種思考」。三種思考第一種指的是用直覺的、照相式的看法;第二種是跟著線條走時,慢慢經歷的思維過程;最後一種則是為了要回答書中所提的問題所做的重點式的思考。

為什麼用楊茂秀老師的文字跟你介紹這本書呢?

去年暑假,挺著個大肚子,我就坐在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的地板教室裡,聽著楊茂秀老師介紹這兩本書,當時尚未翻譯完成,我們看到的是原文版。那是一門討論「繪本裡的數學」的課程,楊茂秀老師、李崇建老師、邱守榕老師一起坐在台前,和我們討論著「繪本與數學」以及「繪本裡的數學」。當時,數學概念及數學考試分數都極爛的我,對於老師們說的數學其實沒辦法記得太多,但唯獨這兩本書我倒是印象深刻。

所以當這兩本書的中文版一發行之後,我當然迫不及待地買回家。

------

在家裡,當我開始跟小晉安分享這兩本書,心裡想著:「書裡的物品又可以跟他好好說些故事了!」因為我想「跟著線條走」的遊戲應該不是他可以理解的。但沒想到他一拿起《跟著線條走》這本黑底的書,就被連同書名形成的長長線條所吸引,並拉著我的手,要我張開嘴,開始陪他「用手說故事」!

不過,他當然有他自己對於線條認知的方法:他只從書裡找他認識的物品,然後在這些物品旁邊用手畫圈畫線、比劃比劃,並不是真的像書裡那樣按著線條走。

我被他的動作所吸引,認真的看著他對於書裡物品的反應,也觀察他對於線條的試探。

其中,當線條走到複雜的頁面時,他會先停下自己剛才還在劃圈比劃的手,用眼睛找一找頁面上他熟悉的物品,然後才安心的把手放在那項物品旁邊,開始劃圈劃線的動作。

原來,我小看了孩子對於圖像的反應與解釋的能力!無關數學、無關一筆畫這回事,孩子已經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認識並詮釋這本圖畫書。

而那天傍晚幫他洗澡時,他就已經在浴室壁磚之間的縫隙上玩著「跟著線條走」的遊戲了!

------

所以,若仔細認真跟著線條走,會是什麼景況呢?

你應該會開始注意到書裡的物品、形狀或是特殊的顏色,而這些眼睛所看到的,將讓人得以將自己的經驗帶入書裡,當然也從書裡帶出更多對於現象世界的認識。

例如,《跟著線條走:找找屋裡有什麼?》裡你會從廚房進到冰箱、會從地下室進到工具箱、會從臥室進到衣櫥......。由大空間到小空間的轉變,不僅引領讀者藉由觀看書籍裡的物品重新思考自己的空間與位置;也讓空間裡的物品有了自己發聲的樣貌。

這麼長的一筆畫,想必是大部份人沒有過的繪畫經驗,也是沒有試過的觀看方式。所以我認為看這兩本圖畫書,像是開始另一種學習的方法,讓我們「對世界的感受能力」有了更細膩的觀察與心得!一邊看,我總是會一直感覺到自己一直以來對於身旁事物的「視而不見」是多麼的嚴重!

------

雖然每每拿起這本書,我都還是會想起那門在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上的數學課,但我已經決定要忘記這是一本「看似」跟數學有關的書!

因為,我已經從跟著書裡線條的移動中,找到遠遠大於數學概念的愉悅閱讀經驗;所以我也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喜歡動動腦玩思考的人,讓自己在線條勾勒與具象物體的虛與實之間,發展走出線條之外的思考脈絡。

對於孩子而言,更是如此!相信我,兩、三歲的孩子就已經可以在這兩本書裡找到發現的樂趣囉!


《小紙船》-翻轉你對於「想當然爾」的想像

1 意見
這幾天,我一直都在想,「一粒豆子有多重」?除了用秤量之外,我還可以有什麼方法描述一粒豆子的重量或是豆子的體積?

再多想一下,就忍不住想到了紅豆、綠豆、黃豆......這些好吃的豆子!

為什麼在想這個問題啊?

那都是因為讀了《好想吃榴槤》一書的作者劉旭恭的新書《小紙船》,讓我這幾天一直在想跟豆子有關的事!

------

故事從小紙船的旅行開始。

旅行中先遇到了同樣住在河岸邊的獅子,小紙船讓自稱只有一粒豆子重的獅子上了船,接著又讓自稱也只有一粒豆子重的大象也上了船,於是這趟旅程有了朋友,而且一路走來倒也順利,小紙船果然沒有沉到水裡。

後來這三位一起旅行的朋友遇到了一粒豆子,然後......。

故事的結局,當然不能告訴你,你得自己去看了,才有「意思」。

------

這真的是一本有「意思」的圖畫書。

首先,我自己認為看電影或是讀圖畫書本身就是一趟旅程。

而這本書又是以旅行做為故事主軸--讓我們在故事的鋪述中跟著紙船,悠遊河中;再讓我們跟著獅子和大象一起「安心」的上了紙船去旅行,最後又讓我們在紙船上緊張地「跳」了起來!

所以,這難道不是一趟有意思的旅程?

------

除此之外,這還是一本會令你不斷翻攪自己既有經驗及想法的圖畫書。

作者用一粒豆子的重量做為承載的基礎,再帶出做為主角的獅子和大象這兩種大型動物做為對比,讓人一路讀來,一直有一種「咦,那ㄟ啊ㄋㄟ?」的感覺--逼得我不得不一邊讀一邊修正自己對於重量、對於豆子、對於獅子和大象既有的印象!

尤其是當故事來到豆子邀請獅子、大象和小紙船一起到他家休息吃點心的片段,更讓我大大的感覺到自己對於萬事萬物那種「想當然爾」的刻板印象有多深!

------

最後一個要告訴你,也是最重要的是:《小紙船》還是一本很好笑,很好看的圖畫書,而這也是我自己喜歡這本書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覺得劉旭恭的好笑故事,都不只是好笑而已,其實都藏有深深的哲理在其中,這本書當然也一樣。所以如果你是個喜歡在不疑處有疑的人、喜歡想很多的人、或是你們家裡正有個老愛問「為什麼」的孩子,那絕對適合拿起這本書,和自己或是和孩子一同做個思考遊戲,保證收穫無窮!

------



相關作品推薦


友情轉載--3/24(二)Lễ hội âm nhạc Bốn Phương 四方之聲巡迴音樂節

0 意見

認識了四方報,認識了張正以後,凱風卡瑪就也多了些不同聲音的活動,當然就也包括了這場友情轉載的活動--活動前幫忙借場地,幫忙做宣傳海報,幫忙找人贊助(其實是沒找到)......。

這是場什麼樣的活動呢?

說實話,我們只知道會有全阮(Toan Nguyen)的歌聲、會有越南文的詩歌吟誦(當然是越南朋友們自己的創作)。其餘的就要等到當天我們也去參加了才知道囉!

但是,如果你認識越南籍的朋友,不論是移工或是婚配移民,都希望你幫忙宣傳這個消息--或者你就是他們的老闆或夫妻,如果你願意,也請讓他們有機會來參加這場音樂會,讓遠離家鄉的孤單心靈獲得短暫的紓慰。

以下是這次的活動訊息--

時間:
Ngày 24/3 Thứ 3,7:00 pm
3/24週二,7:00 pm

地點:
Bệnh viện Môn Nặc (Mén nuo) lầu 3, No.44, Minquan Rd., Hualien City
門諾醫院恩慈樓3樓,花蓮市民權路44號

Lễ hội âm nhạc Bốn Phương
四方之聲巡迴音樂節

Đối với những người đi xa thì nỗi nhớ quê hương không chỉ được thể hiện qua chữ viết, mà còn bằng âm nhạc. Khúc hát quê hương luôn dễ làm rung cảm và xoa dịu nỗi lòng của kẻ xa xứ. Báo Bốn Phương hiểu rằng, những di dân lao động Việt Nam tại Đài Loan trong suốt những tháng năm dài xa cách quê hương luôn thiếu thốn một thứ “món ăn tinh thần”, đó là giai điệu tổ quốc.

Để đáp ứng nhu cầu nghe nhạc quê hương của đồng bào Việt Nam tại Đài Loan, chúng tôi đặc biệt trân trọng mời ca sĩ Việt Nam Toàn Nguyễn đến Đài Loan biểu diễn. Giọng ca dịu dàng chân thành, hòa vào tiếng guitta, giản dị mà ấm áp của anh đã làm rung động trái tim của biết bao khán giả tại Việt Nam. Mong rằng tiếng hát ấy có thể xoa dịu nỗi sầu nhớ quê của những người Việt đang tha phương tại nơi này...

離鄉人對母國的思念,除了文字,還有音樂。「鄉音」往往最能直接觸動異鄉人、撫慰離鄉的愁緒。四方報有感於在台為數眾多的越南移民╱移工,長期與母國鄉音隔離,缺少來自母國的音樂精神食糧。

爲了滿足在台灣的越南朋友對於鄉音的需求,我們特別邀請越南歌手全阮(Toan Nguyen)來台進行巡迴演唱,他溫柔誠懇的歌聲,搭配吉他自彈自唱,簡單而溫暖,已打動許多越南當地的朋友,相信也能撫慰在台灣的離鄉人,抒解鄉愁。

------

全阮Toàn Nguyễn
Ở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 Việt Nam , có một ca sỹ được rất nhiều người mến mộ, đó là Toàn Nguyễn ( tên thật: Nguyễn Toàn).

Toàn Nguyễn hát bằng cách rất đặc biệt. Anh mở một quán Cà Phê mang tên Hà Nội và Tôi ngay giữa thành phố Sài Gòn. Mỗi tối, anh lại ngồi đó, ôm guitta và cất lên tiếng hát trầm ấm, chào đón những người khách đến từ bốn phương.

Từ miền Nam Việt Nam, Toàn Nguyễn hát những ca khúc đau đáu nhớ về quê hương miền Bắc. Anh có rất nhiều fan hâm mộ là người Việt Nam, và cũng không ít khách du lịch nước ngoài tại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đã đến tận nơi nghe anh hát. Họ đều yêu thích giọng hát truyền cảm, tràn ngập tình người của Toàn Nguyễn.

Sở trường của Toàn Nguyễn là hát nhạc trữ tình, đặc biệt là các ca khúc kinh điển như Hà Nội và Tôi, Hà Nội mùa thu, Biệt Ly vv...Trong đó, điều làm rung cảm lòng người là Toàn Nguyễn đã thể hiện thành công những tình ca của người nhạc sĩ vĩ đại Trịnh Công Sơn. Với phong cách thể hiện độc đáo, giọng hát trầm bổng, anh đã chinh phục trái tim của rất nhiều những khán thính giả yêu thích nhạc Trịnh.

Cho đến nay, Nguyễn Toàn đã phát hành 3 đĩa CD, nhưng ngày ngày anh vẫn hát những khúc nhạc yên bình tại quán Cà Phê của mình. Anh mong muốn một ngày nào đó có thể mang cây guitta quen thuộc đến một nơi xa hơn nữa để cống hiến giọng hát của mình cho những bạn bè xa xôi, tặng cho những thính giả yêu mến đất nước Việt Nam, yêu thích âm nhạc Việt Nam.

在越南胡志明市,有一位深受大家喜愛的北越歌手,他是全阮(本名:阮全)。全阮唱歌的方式很特別,他在胡志明開了一家「河內與我」咖啡店,每天晚上,他以溫暖的歌聲和著吉他,迎接來自四方的客人。

全阮在越南南方唱著思念北方家鄉的歌曲,許多越南人是他的忠實歌迷,也有不少胡志明市的外國旅客專程去聽他的歌,他們都很欣賞全阮獨特的溫暖、充滿人情味的歌聲。

全阮擅長唱情歌,尤其是《河內與我》、《河內的秋天》、《離別》、《等待》等經典歌曲。其中,最動人心弦的是全阮重新演唱越南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鄭功山的情歌,他以獨樹一幟的風格,搭配沉穩的歌聲,征服了眾多喜愛鄭功山音樂的歌迷,是越南歌壇罕見的成就。

如今,全阮發行過三張個人專輯,但他仍然每天在咖啡館唱著溫暖的歌曲,他希望能帶著吉他到更遠的地方去,把自己的歌聲帶給遠方的朋友,送給更多熱愛越南音樂、熱愛越南聽眾。

------

Đọc - ngâm thơ tiếng Việt
越南詩歌朗誦

Việt Nam vốn có truyền thống văn nghệ là sáng tác thơ ca nên người người đều có thể đọc diễn cảm và ngâm thơ.

Từ khi thành lập Báo Bốn Phương, ngày nào ban biên tập cũng nhận được hàng chục những bức thư phong phú cả về nội dung lẫn hình ảnh của bạn đọc từ khắp nơi gửi tới. Những bài thơ họ viết rất đỗi sinh động, lôi cuốn, sâu sắc và cảm động. Bằng ngôn ngữ mẹ đẻ quen thuộc, người viết đã thể hiện những tình cảm thầm kín và cả những suy ngẫm, cảm tưởng về cuộc sống nơi đất khách quê người. Thông qua hình thức đọc – ngâm thơ tiếng Việt, làm cho ý nghĩa của câu từ càng thêm chân thực, sinh động, để người nghe có thể giao lưu, tâm tình.

越南擁有詩歌創作的文藝傳統,幾乎人人都能吟詩創作。

四方報自創立以來,編輯部每天都會收到雪崩般飛來,圖文並茂、情感洋溢的讀者投書。這些詩文的文采動人、情感豐富、寫實深刻而動人。書寫者透過熟悉的母語,展現出他們不為人知的情感與在異國生活奮鬥的感想。經由越南母語朗讀,將文字進行更真實而生動的詮釋,讓現場聽眾進行一場心靈交流與精神饗宴。

------

Không gian dành cho trẻ
孩童安置

Để các phối ngẫu Việt Nam có dắt theo con nhỏ yên tâm nghe nhạc, thì phải thiết lập không gian dành cho trẻ ở một góc nào đó trong hội trường.

為使攜子前來的越南配偶可安心聆聽音樂,部分室內場次將設置孩童安置空間。

2009-03-08

剪影◎哲也的輕鬆讀書談話會

0 意見
週日,哲也和玉琪起了個早,從台北一路開車直達花蓮,途經蘇花公路,路不是太好開。他們開玩笑說這是花蓮的天然保護屏障。

雖是如此,他們還是準時到達,然後我們就在咖啡香中開始了輕鬆自在的讀書談話會。


說是輕鬆,是因為哲也不喜歡太有準備的講座,他自謙的說:因為我很不會說話,沒辦法自己滔滔不絕唱獨角戲呢,除非是回答問題。所以希望能用問答的方式進行。

這樣的方式的確很輕鬆,也讓大小讀者都過足了和作者對話、問問題的癮!

------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覺得在哲也的書裡很常看見一種想跟小朋友說道理的筆法?

哲也說:他自己的家人都愛講道理--爸媽、姐姐、姐夫都是老師、校長,所以他也沾了「好為人師」的氣息,總覺得自己在書裡可以多說些可以幫助人的道理,讓人產生善意善行。否則寫了再多的書,也只是多砍了樹,浪費了地球資源!

至於哲也為什麼好像特別喜歡從古籍篇章裡找寫作題材?

他說啊,其實並不是他自己特別愛看這類型的古籍,在「寫作是一份工作」的概念下,他會和出版社的編輯及社長討論寫作方向,他們也覺得這種創作方向很好,許多家長和孩子們也都喜歡。所以他就繼續讀,繼續寫囉!

因此不過不管是孔子、莊子,雖然他是在擬定書寫主題之後,才開始做功課深入研讀,但一定還是會找出他自己讀了都會覺得感動和喜歡的篇章,然後才開始把這些篇章改寫、組合成為一篇新的創作。當然,他也擔心自己對於孔子、莊子的詮釋及解讀在歷史學家或是孔子、莊子研究專家眼裡,不夠專業。但是他仍認為:世上凡事本來就沒有一定百分之百正確的道理。而且他也會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及生命故事與這篇古書篇章對話,進而做為可以感動人心的創作基礎。

------

至於最受讀者喜歡的《晴空小侍郎》對於哲也又是什麼樣的創作經驗呢?

他很誠懇的告訴我們,晴空小侍郎的成功,讓他一度有點迷失自己,也有點陶醉在人們的稱讚裡。因此當他提筆寫續集時,總是一直想著:這樣寫好嗎?別人會喜歡嗎?得失心太重的結果,反而寫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現在他當然已經走出這個迷境了,但這對他卻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經驗--直此,他才能再繼續書寫與創作。

就在來花蓮的前幾天,哲也才跟天下出版社的編輯連絡過,原來《晴空小侍郎》續集的截稿日又得順延幾天了,當然是因為哲也還沒寫完......!而也因為週日又在花蓮,回去基隆後,他就得繼續趕稿,好讓大家期待已久的《晴空小侍郎》續集趕緊出版!

對了,《晴空小侍郎》續集的畫者仍然是唐唐,希望你也喜歡唐唐的插圖!

------

四點多了,距離準時結束這場談話會,我們已經耽延了一些時間--讓許多想跟哲也簽名、拍照的大小讀者等不及了。所以就在長長的排隊簽名隊伍中,我們跟哲也說:「等《晴空小侍郎》續集出版時,你一定要來花蓮凱風卡瑪辦一場新書簽名會哦!」

他笑笑的沒有直接說什麼,不過我們倒是認定這樣的笑容,就算是答應我們囉!

------

想看看當天的活動嗎?請到凱風卡瑪活動照片來吧!

------

哲也的作品





2009-03-05

2009/3/8我希望看書的人都能幸福快樂-哲也的讀書寫作談話會

0 意見

時間:2009/3/8(日)下午2:30~4:00
主講:哲也
費用:免費,請先預約報名。
人數:預約報名20人,現場開放5名。
請來電8246-533預約報名,或是寫信到staff@kkbooks.tw給我們。

------
根據店內工作伙伴的回報,許多人都在問:「哲也」長什麼樣子啊?
還有人問:哲也,這個名字好怪哦,他是日本人嗎?

許多對於哲也的問題,在這個週日時,一起帶過來吧!

因為,和哲也通信時,他很客氣的說:
因為我很不會說話,
沒辦法自己滔滔不絕唱獨角戲呢,除非是回答問題。
所以希望能用問答的方式進行。

所以,週日下午帶著哲也的書,來凱風卡瑪和哲也聊聊吧!

2009-03-03

2009/3/29 (日) 從《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出發,消弭所有的歧視、偏見與誤解

3 意見
作家講座:《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講者:顧玉玲 女士 (《我們》作者、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
時間:2009/3/29 下午 2:30 - 4:00
地點: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花蓮市中美路81號)
預約:免費講座,現場座位有限,請先電話(03-8246533)或來信(staff@kkbooks.tw);預約20名,現場保留5名。

閱讀接力:主題書《我們》
會員獨享,借閱試讀本《我們》兩週,分享閱讀心得!
限店內借閱,數量有限,請親洽凱風卡瑪。

推薦活動:四方之聲巡迴音樂節
「四方報」邀請越南歌手全阮(Toan Nguyen),
於3月14日至26日來台巡迴演唱!
花蓮場次:2009/3/24 晚上 7:00 門諾醫院恩慈樓(門診大樓)三樓薄柔纜禮拜堂。免費活動,自由入場,現場提供臨時兒童看顧。

* * *

「當你在路上遇到他們...呃...移工或外籍配偶時,不會有種莫名的反應,一種不由自主的不自在嗎?」我問道。

「為什麼會結結巴巴起來了?」凱風媽媽反問我說:「當你說到『移工與外籍配偶』的時候?」

「因為,會一下子不知道要怎麼稱呼他們比較好呀?」「稱他們為『外籍新娘』、『菲傭』、『外勞』,好像又帶有歧視的意味,可是這並不是我的本意呀。」我似乎做錯甚麼似的開始為自己辯解了起來。

「你真的覺得這是稱呼的問題嗎?你覺得改口稱『移工』『外籍配偶』,是問題的重點所在嗎?」凱風媽媽繼續問道:「而且,妳有沒有發現,你從剛剛到現在,講了幾次『他們』?」

對話持續進行,是否還環繞著原本打算討論的主題呢?在這個四處發送「越文四方報」的午後,小晉安在後座的安全座椅上,像是個耗盡電池電力,中場休息的小兔子,睡的正香甜,讓我們可以持續進行討論,討論這樣一本,書寫著「獨特、無以複製、不容簡化歸類」,「有口難言卻勇氣非凡的遷移勞動者」的生命之書,能用什麼樣的觀點,介紹給書店的讀者呢?

後來,不知怎麼地(似乎是在小晉安睡醒撒嬌的哭鬧聲中,就被凱風媽媽指派了工作),我答應由我來寫這篇文字,寫下我的閱讀理由--做為兩個小小孩的父親,為什麼在閱讀這樣一本「他者」之書後,會忍不住地希望,每個父母都應該讀讀這本書,不但是為了要理解、感同身受身旁這群「他者」,更是為了孩子。

* * *

不過,事情總是開始做了才知道後悔--要介紹這樣一本書,寫出自己的閱讀心得與理由,用我有限的文字能力,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要「推薦」呢。

實在是沒有比直接讀顧玉玲所書寫的文字,更能吸引你閱讀這本書了。抑或,侯孝賢導演的推薦序、唐諾在書末的導讀,都已經很稱職的道出,這是一本如何感人至深,不讀不可的好書。

今年三月,聽朱天心說,玉玲剛寫完一本書非常好看。我打電話給玉玲討看,她寄給我的是A4影印裝訂冊,我迫不急待看了,數度淚湧不得不停下來。玉玲找我替他的書寫點什麼,我義不容辭,把裝訂冊又看了兩遍。八月初,印刻出版社快遞來此書的二校稿,和編輯的催稿信,這樣我又看一遍,《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共看了四遍了,照樣,還是熱淚滿膛。

玉玲的「我們」的世界,是一九九九年成立的「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是九零年代始政府正式引進外籍勞工迄今已有數百萬人的移動、及數百萬件移動生命的悲歡離合,那個「我們」,對於除了「我們」以外的其他所有人,很殘忍的,都是「他們」,都是如同被梅杜莎冷酷目光變成僵硬石頭的現實。我們跟他們,無從溝通,石頭一樣各自頑固的阻絕著。如果沒有玉玲這本好看的書,我會對「我們」流淚嗎,不會的。玉玲所做的,是一種翻譯工程,把「我們」翻譯給「他們」知道,我認為,就是柏休斯所做的。
--侯孝賢《我們--推薦序》


……如果要為《我們》這本書找到一個關鍵性的書寫之辭,我個人會說是「節制」,顧玉玲沉著的、低溫的、耐心的說著這些人這些事。從故事的量來說,她必然是節制的,因為她直接看到、經手的實在太多了,一本書的負載量有限,她要做的只是取捨與剪裁,而不是創造和放大;從故事的質來說,這些人這些事的真實牽動力量,也無須人需虛張聲勢,無須過度書寫……

《我們》是他者之書,但顧玉玲也說了自己的故事,很簡單很節制的,主要是他外省籍軍職抵台的父親,和她帶的前次婚姻兄姐而來的母親……本雅明描繪過這樣圍擁著一叢篝火也似形成的小社會模樣,你要聽見別人的故事,得先說出自己的故事,你要聽懂別人的故事,得先再一次回憶自己的故事。時間的來歷帶著我們離開了當下,以及那些其實只在當下才成立的限制和逼迫(人種、國族、階級云云)…
--唐諾《仍相信幸福是可能的‧我們》


作者顧玉玲長年投身勞工運動,站在第一線,勞教、抗爭、遊行、書寫、受訪、募款、組織,十八般武藝,樣樣都得自己來。協助移工回鄉、轉換雇主、和仲介談判討回扣押的薪資與證件、到收容所探視移工、為將要臨盆的移工媽媽安排庇護住所,書中所書寫的場景,交織而成的生命之歌,都發生在這裡和那裡,那些生活週遭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台北中山北路教堂;天母、信義區的豪宅;萬華區的國宅公寓;三重、新莊、桃園的家庭小工廠;花蓮的安養中心……。也都發生在我們和你們,那些不時出現在身旁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和臉孔上--推著阿嬤在小公園曬太陽的印尼看護;台北、桃園、中壢等火車站前,假日成群結隊的休假移工;醫院病床旁,默默照顧病人抽痰、擦背、翻身的看護工。

是呀,雖然一直說是「他們」的故事,其實距離我們這麼近,只是我們刻意疏遠?這本「他者之書」,不正也命名為《我們》。書中記述的是不折不扣「我們」的故事。

從「他們」成為「我們」,除了接納與理解,也是發生在時空與身份的轉置。作者的文字,從這一代東南亞移工的故事,寫到了上一代的遷移與族群融合。作者書寫了自身童年與成長的生命歷程--外省籍的老兵父親,如何從「他者」,最終成為「我們」。也帶我們認識了淑華阿嬤,抱著來自菲律賓媳婦蜜莉安所生的小孫子,訴說六零年代初期,十八歲的她,從朴子帶著兩個弟弟到台北討生活的往事:

「『那時候,』淑華端了盤切好的鳳梨給我,眼神映著年少的光影,有霧:『半夜一聽到火車的聲音,眼淚就會掉下來!』但她節制地沒再浸溺其中,反而轉身對著蜜莉安,用閩南語說:『咱攏是艱苦底做起來的人,知咩出門在外的辛苦。』這歷史說書人的補白,一口氣就跨越二代移民長達四十年的距離。」
--顧玉玲《我們》中山北路三段


從「他們」變成「我們」,不正是這片土地上,不斷重複的歷史掠影嗎?如果「我們」就是「他們」,那麼怎麼會有人忍心用這麼苛刻的手段和制度,對待「我們」呢?


* * *

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都是由父母眼中的世界出發。財富、技能與知識,無法輕易傳遞給下一代,但是生活中的信念與觀點,則會無聲無息的複製。從不吃青菜的偏食習慣,到對於移工避而遠之的偏見,孩子學習的又快又不易遺忘。

因此,當你能夠開始把「他們」認識成「我們」,用一致的待人接物態度,理解與面對身旁的移工與外籍配偶,你便開始擁有了新的觀點,一種可以帶著孩子重新認識這片土地與世界的觀點。

重新認識這片土地,長久以來即是一個移民社會,族群間的摩擦與融合,本是繼續不斷的過程。原住民(來自南島的移民)、閩南人、客家人(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的移民)、外省人(隨國民黨軍隊來台的移民)、新移民(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移民),加上來了又走的西班牙、荷蘭、日本、美國人。先來後到就是這麼一回事,有時候先來的人佔盡資源、又有的時候後到的人擁有優勢,這些都無關族群的優劣與否,正如班上不時到來的轉學生,有時候受欺負、有時候出風頭,到頭來,轉學生也會成為班上的一份,成為「我們」。「移民社會」本是這片土地的常態,接納後到的人,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罷了。

重新認識所處的區域,建立新的世界觀。來自其他國家的移工與移民,擁有各自的歷史、文化、信仰與生活方式,以及自己的國家與土地。移工與移民的移動,並不意味著原來國家的「落後」,而是出自於全球化與區域整合下,人力資源流動的政策考量。新移民並未,也不應被鼓勵,拋棄與否定其母國的文化。就從這些國家認識起吧?帶著孩子認識,世界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印尼;曾為法國殖民地,現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越南;由七千的島嶼組成,二十世紀初曾美國屬地的菲律賓。

從新的觀點出發,讓這些觀點隨著孩子的成長,時光的消逝,遷移地景中的族群與階級界線,將日益模糊。否則,偏見與歧視,在政客的操弄下與日俱增,只有帶來仇恨,而仇恨必將帶來戰爭、殺戮與毀滅。

所以,真心地推薦這本書給每個父母--當面對移工與外籍配偶,心中仍有猜疑與不解的父母。或許這本書,無法一下子消弭所有的歧視、偏見與誤解;但是,讓書中故事帶來的感動,傳達一個信念,「仍然相信幸福仍是有可能的」。

主題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