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3

劉克襄與孩子一同構築的《豆鼠回家》

0 意見

▲圖片出自劉克襄 《豆鼠回家》書


【人生必須有一個想像的美好世界,只屬於自己和孩子。】--劉克襄

今年九月由政府所舉辦的「閱讀起步走」活動,此活動預計發給每位一年級孩童一本書,鼓勵閱讀。這和一般國際上所熟知的「Bookstart」不同,「Bookstart」發源於英國,活動設定對象為零至三歲的幼童。但不知為何臺灣在推廣此活動時,對象卻成了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這個疑問,原本就留在我們自己的腦海中,漸行漸遠漸無聲。

隔了一陣子,我們才發現,原來這活動還有配合的相關演講,花蓮場次是我們都很喜愛的作家—劉克襄。於是,抱著滿腹的疑問,懷著忐忑的心情,我們報名參加了。

一整場演講下來,只見劉克襄用一個個的故事當主角,點綴串起親子閱讀觀念,聽故事聽得如癡如醉的我們,根本遺忘了今天的主題是「閱讀起步走」。但劉克襄到底講了什麼?他一共講了三個故事:關於豆鼠、大樹,和老火車站,其中,最令我們喜歡的,是豆鼠故事。

豆鼠的故事是這樣說的:在一個原始而隱密的森林中,住著一群豆鼠,豆鼠們叫自己居住的地方是「大森林」,大森林主產扁豆,扁豆也是豆鼠們的主要食物來源。相傳,從百年以來,每隻豆鼠都曾聽祖先們說道:「不曾看過什麼是荒原。」意指大森林幅員遼闊,物產豐饒,想當然耳,豆鼠們做夢也沒想過,他們居然會碰上「糧食缺乏」這種大問題。


2011-12-21

《柯克斯書評》2011年度最佳童書App

0 意見

近日美國書評雜誌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於網站上公布了年度最佳數位童書(Best Kids' Book Apps) 。

今年是這個超過70年歷史的書評雜誌,繼去年(2010)評選了年度十個最佳iPad故事書之後,第一次將年度最佳數位童書的選書書單,和其他五大類別的年度最佳書籍並列。編輯Vicky Smith認為,儘管數位童書仍在發展中,無論是由紙本作品改編,或是原創的數位作品,對於兒童讀者已經有不可輕忽的影響力。在《What Makes a Great App》一文中,編輯Vicky Smith進一步說明了,好的數位童書,應該有以下這些特點。

2011-12-20

小盒子大秘密:後山教室裡的實驗劇場

0 意見


這是個不打算定義為「書」或「電子書」的數位出版品。正如來自澳門的Step Out,一群熱愛表演藝術的朋友,不打算以「劇團」或「舞蹈團」劃地自限。

2011年的夏天,Step Out從自身所在小島──澳門出發,來到八百公里外另一個小島──臺灣。澳門是一個被賭場與高樓的影子遮天蔽日的小島,但遮蔽不了藝術工作者的創作與反思。在臺灣小島上的花蓮則是被山脈連綿阻斷了道路,但阻絕不了教育工作者的熱情與希望。

在後山小鎮的教室裡,Step Out用故事、肢體語言、情境劇場、偶戲表演、問答互動,帶給教室裡的孩子,不只是樂趣,更是劇場藝術的初體驗。Step Out說,這不僅是教室裡的實驗劇場,也是演出與旅行的生活實驗。

邀請您一同加入這場數位出版時代的異乎尋常小革命,來自意想不到的後山小書店。

2011-12-14

一本告訴你《這是一本書》的書

1 意見
藍.史密斯(Lane Smith)是我最早認識的作者之一,不是因為他是兒童文學界國際大獎與排行榜的常客,也不是因為他長得很帥,而是因為他創作的書,都,很,難,賣。

不論是顛覆傳統故事的《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還是專挑冷門領域的《藝術在哪裡》、《數學魔咒》,他的創作,都有著強烈的實驗性質,也有多變的說故事方式。所以,我們每每都得面對讀者問:「這書要幹嘛用?」

我想藍.史密斯可能聽到了凱風卡瑪的心聲,所以他出了一本名叫《這是一本書》的書,來告訴所有的讀者,為什麼要買他的書。而這本書,還解答了為什麼長期以來,凱風卡瑪不賣認字卡的疑問。約手掌般大小的卡片,上面印著蘋果、汽車、女孩……這些認字卡,經常是造成孩子刻版印象的第一步。感謝藍.史斯,因為他出了《這是一本書》,告訴我們,認識一件事情,認識什麼是書,當中的邏輯過程,與不能略過的討論,該長什麼樣子。

我們來看看,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評論者對於這本書,都做了類似以下的結語:《這是一本書》揭示了「網路」(或電子書或電腦)能做再多事,都無法取代紙書本的樂趣。但有趣的是,這本書的宣傳與行銷,是靠著youtube上的影片,正是網路宣傳,正如同,我是透過部落格與電子報,向各位讀者介紹這本書。誰說,網路、數位閱讀與紙本書,一定得消滅對方,才能存在呢?

各位讀者,《這是一本書》,書的樂趣與令人著迷之處,在凱風卡瑪營業五年多的歲月中,都在實踐與證明這件事。而做為一個數位編輯新手的我,極喜愛這本書,我把它擺在案頭,想著有一天,我該怎麼對讀者交代:「這是一本書」。

※更多藍.史密斯:http://www.lanesmithbooks.com


2011-12-11

2012/1/7 《扭轉新聞》教你扭轉閱讀新聞的劣勢

2 意見


時間:2012/1/7(週六)下午2:00~4:00
地點: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花蓮市中美路81號)
費用:免費
報名:請洽(03)8246533,或寫信到staff@kkbooks.tw
對象:此場次針對成人讀者。

主講人:關魚(臺灣好生活電子報創辦人,《扭轉新聞》作者)
*講座請憑關魚著作《扭轉新聞》入場,並請事先報名,且現場禁止攝影拍照--上述規定,為作者限定,還請配合見諒。(本書可於凱風卡瑪購得。)

關魚還說:來參加就送關魚親撰的「天地童話」簽名小書一本~


獨立新聞工作者,關魚,要來書店和家長們談談。

關魚在主流新聞媒體工作十年半,離開之後,持續不斷的記者精神及希冀扭轉新聞的想法,在「臺灣好生活電子報」中繼續展現。

關魚認為,在主流新聞媒體中,多的是踐踏人權及唯利益是圖的不良新聞報導。有孩子的家庭,當然可以選擇不看新聞,但孩子除了家庭以外,還有更多的地方得以看到這些令家長膽顫心驚的新聞報導。

尤其是在臺灣的主流新聞媒體都已經全面「蘋果化」之後,關魚認為主流媒體真的做了很多負面示範,傳達了很多不應當的、扭曲的價值觀,才會讓這整個社會呈現,讓人越來越沮喪和失望。

所以,關魚要以多年新聞媒體工作經驗來和我們談談,家長和教師在面對每日不停的劣質新聞中,如何帶孩子理解新聞報導的本質及解讀新聞。

相關網站1:臺灣好生活電子報
相關網站2:關於關魚

2011-12-10

從「電子書」到「數位出版」

0 意見

從年初跟凱風媽媽討論「做出版」這件事開始,「該不該做電子書」,一直都是困難的問題之一。

紙本書與電子書相比,紙本書有太多的好處。無論是情感上地眷戀,或者習慣使然,印在紙上的書,閱讀起來就是比電子書舒適。我們都喜歡紙本書,我們認識的作者,也都喜歡紙本書。是呀,開書店的人,哪有不愛紙本書的呢?

即便冷冰冰地把紙本書和電子書的列個表作比較,也可看出紙本書的優點。


2011-12-06

2011/12/17《焉知水粉》劇情片播映暨導演座談會

0 意見
日期:2011/12/17(週六)
時間:19:00~20:30
主講人:張騰元導演(關注台灣人和新移民關係等社會議題,《焉知水粉》是首部發表的劇情短片)
活動內容:影片播映(37分鐘)+映後座談會(50分鐘)
地點: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花蓮市中美路81號)

費用:100元

報名:請洽(03)8246533,或寫信到staff@kkbooks.tw


電影簡介:
片名:焉知水粉《Crossing the SentiMENtal Desert》
主演:蔡振南、黃健瑋、廖苡喬
導演:張騰元
製片:度昀奇

劇情大綱:
「對過去不捨、懷念,對新的一切又來不及反應...」
「擀一張新移民處境的麵皮,包裹五味雜陳的世代差異」
一部關於父子兩代之間的關係、台灣人與新移民生命經驗交錯的新鄉土電影。

新移民中文班的教室中,啟雄正在為一群南洋姐妹上課。記憶拉回十七年前,1993年的夏天,母親已過世半年,兒子啟雄從台北回到家鄉,幫忙父親阿旺照顧包子店的生意,志不在此的啟雄不願父親獨自經營下去,但重感情的父親堅持守住店面,啟雄只好建議父親聘請幫手。沒想到,應徵時卻來了一位與母親同名的越南外籍新娘-阿英,語言和習俗的不同,讓阿旺心理展開拉鋸,能不能包容成了難題。某日,啟雄和阿英心血來潮,試作了越南口味的「餅包」;阿旺始終難以忘懷逝去妻子春櫻的身影,對於越南女工逐漸改變包子店的環境無法諒解,加上異國口味引發的被侵入感,憤恨、害怕改變和失去回憶的衝擊接連而來,他日漸悲憤的情緒終於爆發…

2011-12-01

親子共讀電子書的五大迷思

0 意見

工程師爸爸,最近忙著寫電子書程式,對他而言那不只是工作,「整個人泡在程式碼中」這對他而言,根本是快樂生活來源之一。

於是家裡孩子當然也跟著玩iPad2,我在一旁緊張得很--原因是擔心孩子盯著平板電腦看,容易近視;另一方面也擔心平板電腦裡像遊戲的書,會讓孩子反過來覺得紙本書無趣。

但令我驚訝的是小狗哥哥和小鼠弟弟,每天晚上睡前還是站在書架前開心的選著想聽的故事。平時在書店一起工作時,當然也很開心的享受著跟書店姐姐們一起聽故事的時光。

工程師爸爸在一旁有點得意的說:「就跟妳說不用擔心吧!不只是因為我們家小孩特別愛看書,而是電子書對於親子共讀來說,根本是不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