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8

洪蘭新書《科學教養與學習-如何用對的方式教孩子》看到孩子的快樂童年

剛自大學畢業沒多久的我,看到這本書時真的有一種重拾教科書的錯覺。

信誼出版社出了許多的幼兒教育的相關書籍,例如:兒童發展系列、父母成長系列及管教絕招系列,向來是幼兒及家庭相關科系教科書的選擇之一。但我的疑問是:孩子的教育真的是「請你跟我這樣做」就可以解決的難題嗎?

雖有疑問,但是看到《科學教養與學習-如何用對的方式教孩子》這本書時,我還是忍不住翻了起來,因為作者洪蘭在認知精神科學的學術領域鑽研多年,她所提出的許多給為人父母的建議,希望並不太難做到,反而是我認為所有教養書籍當中最容易做到的──不要做太多!



「別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嗎?

▲「科學教養與學習-如何用對的方式教孩子」內頁P32

這句口號耳熟能詳,更是許多父母根深蒂固的想法,所以進出各種安親才藝班的小孩一個比一個還小,每次看到小小孩被塞在才藝教室裡的模樣,我實在忍不住感到沮喪。

所以,洪蘭說:「教小孩,要先從父母教起,因為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父母最重要的是身教,表裡如一,同時對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千萬不可以因隔壁人家送他的孩子去補習,自己的孩子也非補不可,以免被比下去了。我們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在基因上和家庭背景上都不相同,蘋果和橘子怎麼比呢?硬比,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洪蘭還提醒大人:很急迫的想要把所有的知是灌輸給孩子而剝奪了孩子的童年是不對的。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孩子有一輩子的時間來學習,但卻只有一個童年,孩子有快樂的童年,喜歡學習,以後才會自動自發,才會有成就,失去童年是會遺憾的。

重視閱讀的量,更不可忽略閱讀的質
在書店工作的我,當然覺得閱讀是件理所當然的好事。而臺灣多年來對閱讀教育的提倡重視,也一度讓我以為對於多數孩子和家長來說,閱讀非難事!

但看完洪蘭的書才發現,原來為了鼓勵孩子閱讀,無所不用其極的的家長竟會做出如此本末倒置的事情。原來是有位媽媽為了要鼓勵女兒多閱讀,所以跟女兒講好看完一本書可以獲得二十元獎勵,女兒不但一天可以賺到將近兩百元的獎金外,大量的閱讀也讓女兒得到學校小博士的獎勵。但是女兒的作文能力及對於閱讀的喜愛並沒有跟他所閱讀的數量成正比,反而覺得閱讀只是件交差了事的功課罷了!

這個例子讓我想起許多學校也喜歡以類似的方式鼓勵學生閱讀。結果是:獎品發了不少,但透過作文或日記卻發現,孩子只將書中的文字讀完,卻沒有將內容看進去。所以這樣的閱讀真的是好的嗎?

對於這個問題,洪蘭表示:「不要責備孩子,問題是出在沒有動機,聰明早熟的孩子才懂得應付,把孩子痛打一頓是下策,孩子以後更不看書了。」

但是怎麼樣才能引發孩子閱讀的興趣呢?

「我們或許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有時候念一點有挑戰性的書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及想像力。」而且研究指出,現在許多注意力缺失和過動(ADD/ADHD)的孩子有一項共同的特徵就是不愛閱讀,陪伴他們的多半是電視,閱讀的好處是他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若不專心,眼睛會跳行,就會讀錯,電視不停閃動的畫面會使大腦工作過量而疲憊,所以洪蘭教授鼓勵父母親可以盡量的陪伴孩子閱讀。

用對的方式教養孩子,才能在彼此身上看見最美好的成果

翻了翻幾個篇章,發覺「科學教養與學習─如何用對的方式教孩子」並不是一本艱澀難動的教科書,書中幾個例子讀來都令人感到親近易懂。只是,用看書、聽家人、朋友的建議來養孩子,真的不會有錯嗎?
洪蘭也用一個故事提醒我們。

在一次演講的幼稚園,我看見一位不斷哭泣的小男孩,後來得知小男孩進幼稚園兩個月來每天都是這樣不斷的哭泣,我心裡正納悶是哪一位家長怎麼忍心讓自己的小孩哭了幾個月還送來學校?最後竟然發現那位家長正是我以前教過的學生。

我問了她原因,原來每個人都跟那位母親說要訓練小孩獨立,連晚上睡覺都獨自把孩子放在沒有人的樓層。

洪蘭有感而發的說:「原來有這麼多的媽媽自己沒有主見,聽憑別人怎麼說,自己跟著做,忘記自己孩子跟別人孩子不同,不能把別人的經驗往自己孩子身上套。」

的確,每個孩子都是如此的不同,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家庭背景,如何能用這麼一套教育觀念就能把每個孩子教育成父母眼中的超級孩子呢?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夠真心的了解自己孩子是如此的獨一無二,給予孩子真正所需要、合適的教養模式,才不會在成長的路上讓父母與孩子兩敗俱傷。


▲書中穿插「研究重點提醒您!」,提供最新教養相關研究重點。


▲什麼?!什麼是鏡像神經元?小字典來解釋給您聽吧!

Facebook留言

站內留言 (0)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