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0

新書*《命運書》寫的是誰的命運

0 意見



熊會看書?看什麼書?
翻開書,書上寫著:
12月20日
秋天,慵懶的秋天,還一直在那兒。
 那片森林,那片美妙的楓樹森林,
  染上了滿滿的紅色。
   森林裡,有一棵樹,樹幹上斜靠著一隻熊,
    屁股坐在樹葉堆上,正聚精會神的看書。
     看書的熊,這可不是一件尋常的事喔!


秋天,是熊要準備冬眠的季節,冬眠前可要好好填飽肚子才是吧!為什麼熊不去找食物,卻還一直悠悠的坐著看書呢?

然後故事開始了--

狐狸碰巧經過,看見熊和他的書。
就走上前去和熊和講話,想要嘲笑他:
嗨!熊!你在幹嘛?
我在看書。
看書?看什麼書?

被打擾的熊,
 頭抬也不抬。

我在看我今天要吃的動物名單。
啊......我在名單上嗎?
狐狸嘛......等等,先不要動......

熊的爪子飛快的在書頁上滑動,
然後停了下來。
是的,狐狸!你就在名單上面。

森林一下子變得寂靜無聲。

我可以回家和我的太太及小孩說再見嗎?
當然了,狐狸。

於是狐狸就回家去,
和狐狸太太、小狐狸們道別。
然後再回來熊這裡。
熊......就把他吞下肚了。


看到這裡,我嚇得停下來了--狐狸怎麼可能回來?

只因為熊的一句話,狐狸就被說服了,然後順服的接受了看似是命運的安排,成為熊的食物!

再往後翻,森林裡的動物繼續在節奏重複的與熊的對話中,成為熊的食物,大大的滿足了熊在冬眠前對於食物的需求!

直到兔子的出現......!

跟小孩討論起這個「命運」的故事

有小孩說:「熊說什麼,動物就聽什麼,這樣很奇怪」

另一位小孩回:「不奇怪啊!爸爸媽媽不是也叫我們都要聽他們說的嗎?」

先開口的那位孩子接著說:「所以熊是那些動物的爸爸媽媽嗎?啊,我知道了,一定是平常在森林裡,這些動物就要聽熊的話,所以熊要吃他們的時候,他們就不能說不要......!」

我問他,爸爸媽媽說的就一定對要聽嗎?如果是像這樣不好的事情呢?

------

然後,一起聽故事裡最嬌小的女孩突然說:「我爸爸媽媽不會叫我做不好的事情。可是我覺得是動物們太笨了,為什麼要回來被吃掉呢?應該要趕快跑掉啊,然後帶自己的太太和小孩趕快搬家啊!」

「對啊,對啊,搬家是個好方法耶......」旁邊的幾個小孩一起叫嚷著。

「可是搬家去別的森林裡,還是有可能遇到別的熊或老虎啊,那怎麼辦?」

------

「老師,我覺得是熊太厲害了,他竟然想到用這個方法騙過其他動物耶!如果有一本那樣的書,我就要把自己都想要的東西寫在書上,然後每天念給爸爸媽媽聽,我就什麼都有了耶!」

「對耶!老師,那是一本什麼書啊,怎麼這麼神奇?」

小孩們一下子把討論的焦點放在大熊手上的「命運書」裡了!

「老師,是不是因為森林裡的動物都不認識字,所以覺得熊會看書很厲害,因此他們才乖乖聽熊的話?」

我問小孩,你們覺得森林裡的動物真的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乖乖回來嗎?

「老師,如果是的話,那熊就太不應該了,怎麼可以用自己的知識來害人呢?」說這句話的小孩一臉正氣。

------

後來鐘聲響了,我們約定好下次再繼續討論這本書。

孩子們的討論從要不要聽話、要不要重新選一個住的地方,又轉到不可以用知識來害人,一連串的對話,讓我更加體會到與小孩討論的樂趣。

一本書的閱讀樂趣,就此展開......!

新書*帶著音樂和勇氣的《一隻名叫小狼的老鼠》的故事

0 意見
愛動物的人,所寫出的動物必定有與人類極為相似的個性與樣貌。

晨星出版的新書《一隻名叫小狼的老鼠》裡的主角,先是被給了一個奇特的名字--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老鼠(Wolfgang Amadeus Mouse),然後其瘦小的身軀讓他在遊戲及覓食活動中又因為始終不如他的十二個兄長姐姐們,因此他只好認命的留在家中與母親在一起生活著。但也因為如此,他才得以在哈尼比老太太的鋼琴邊發現了自己的音樂天份。

老鼠有音樂天份,能做些什麼事情?

這讓我想起雙鼠記(The tale of Despereaux)裡的愛上音樂、愛上故事和愛上公主的老鼠!

因為有著異於同類的天份和思緒,故事裡的老鼠當然就得承受不同的生命節奏--更多的冒險與更多的不安全。

這些標示為適合兒童及青少年閱讀的小說,會不會讓我們的孩子們忍不住問自己:「我喜歡冒險不安成份較多的生活嗎?還是我比較想選擇安全又穩定的生活?」

還是其實文學作品已經先帶我們到達冒險的境地,在想像的世界裡,冒險已經足夠,但回到真實生活裡,我們的孩子有面對不完的考試壓力及補習,多數人對於開闊世界的想像,在還沒開始前,想必早已接近枯竭。

我自己好像也是這樣長大的!

現在,再回來補--補更多對於開闊世界的想像、補更多對於生命實踐的行動,都還來得及吧!就好像帶小孩長大一樣,生命的豐厚與能量,也該與日俱增才是。

我一邊看著這隻名叫小狼的老鼠的冒險故事時,一邊這麼想著......。

關於作者


▲狄克.金史密斯(Dick King-Smith)

狄克.金史密斯(Dick King-Smith)的動物小說,最為人所知的是1995年的賣座電影「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要說》的原著《牧羊豬》,該書還獲得英國衛報兒童小說獎。

要寫動物,必得了解動物--原來,他原來是位農夫,經營乳牛牧場,在關於他自己的介紹中他說:If I had an ambition, it was to be a farmer......!

因為如此,許多他寫的故事當然都與動物有關。他雖然在54歲才出版第一本書 "The Fox Busters",之後即創作不歇,出版作品達60多本,尤其喜愛以豬為主角。他自己說在他的作品中:"mostly about animals: farmyard fantasy, I suppose you could call it, often about pigs, my special favorites."《幸運的棒棒糖》和《棒棒糖小姐》就是以豬為主角的作品。

故事裡還說了......


▲老鼠小狼與女主人哈尼比太太第一次正式見面時所聽到的歌,也是書裡介紹的音樂之一。

音樂,你喜歡音樂嗎?

這本書裡的老鼠的冒險故事是以音樂做為起點,因此書裡提到了許多音樂家和樂曲,從古典音樂到披頭四都有呢!

出版社編輯群們為台灣的小讀者把書裡的音樂都做了額外的篇章介紹,讓人讀起來的隔閡感減少許多--像是上面這首「你是最棒的」(you're the top),文裡就推介讀者艾拉.費茲傑羅(Ella Fitzgerald)所演唱的版本。

對於鮮少接觸流行音樂以外的大小讀者來說,讀完這本書額外更多的收穫是認識了更多不同風格及時代的樂曲--像是Jazz。

跟你說,正當我在電腦前一邊讀著這本書時,我正一邊在YouTube上找著書裡的樂曲呢,而這個看似與閱讀無關的動作,卻也讓我對這本書留下深刻的印象!

閱讀與聆聽的美好風景,於是幫我留下了一個美好早晨的回憶!

2010-09-23

活動*2010/10凱風卡瑪桌遊時間

0 意見
活動時間:每週五晚間七點至八點
活動費用:每人一百元(含飲料一份)
報名電話:(03)8246533或是寫信到staff@kkbooks.tw給我們。

A組(國小一年級至國小三年級)
10/1心臟病
10/8嘿!我的魚
10/15龍的寶物
10/22動物園
10/29神秘場次

B組(國小四年級以上)
10/1矮人礦坑
10/8speed
10/15富饒之城
10/22卡坦島
10/29神秘場次

------

「啊,那是我的魚啦!」

「來不及了啦,誰叫妳自己剛不跳過來!」

「那你不要再來吃我的魚囉,這區是我的啦......」

坐在凱風卡瑪小黃椅上看書,卻一直後方閱讀區裡傳來兩位小朋友拚命護著自己的魚的聲音。

「嗯?這不是書店嗎?為什麼小朋友一直在講抓魚的事情呢?」坐在我隔壁的讀者問我,我笑著帶她過去看看,為什麼有人在書店抓魚搶魚呢?

原來,是下課後寫完功課的兩兄弟來書店裡,玩起「嘿,我的魚」時的對話。

那實在是個好玩的桌上遊戲,所需花費的氣力和時間又不致於影響孩子來書店的閱讀時光,當然更不會影響到學校的課業學習。

但說實話,在凱風卡瑪裡的桌上遊戲對於許多爸媽來說,仍很陌生--陌生是因為主題,例如「農家樂」裡的故事背景設定年代就與現代生活落差很大;又如「石器時代」裡玩家對於自然資源的爭取與合作到底要如何進行?

但我察覺桌上遊戲之所以不被大人容易接受的原因是大人不覺得自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大人說:「我會買書和DVD給他看啊,這樣我就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做自己的事了!......」對於經濟壓力有如千斤重擔的家長而言,陪孩子玩當然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但其實有許多嘴裡說:「遊戲好難,我怕學不會,叫小孩自己玩......」的家長其實都更應該好好坐下來陪著自己的孩子說故事和玩遊戲。

所以,十月初秋的星期五晚上,歡迎你和孩子一起來凱風卡瑪玩桌上遊戲,發現孩子玩的能力,也發現你自己玩的能力和童心喔!

活動*2010/10凱風卡瑪故事時間

0 意見
凱風卡瑪故事時間
時間:每週六下午三點
費用:免費,無需預約報名
地點: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花蓮市中美路81號)

經歷了強大雨勢風勢的颱風,不知道大家都還好嗎?

凱風卡瑪除了腳踏車架被吹歪外,其餘的設備都未受損害,慶幸之餘,也掛念起書店的朋友們是否一切平安。

十月之後,凱風卡瑪即將有嶄新的面貌和大家見面,還請大家拭目以待!也別忘了在每週六下午來書店聽故事哦!



10/2到烏龜國去:妮均
本書以兔子到烏龜國旅行的趣味故事,要小朋友藉著慢慢的、又仔細的生活方式,體驗生活樂趣,因為只有當我們專心安靜的看待四周時,萬物才會以美好的心情回報你,與你分享。




10/9三隻熊:培瑜
熊爸爸、熊媽媽和小熊住在森林裡。有一天,有一個小女孩,沿著森林的小路走了過來,看到了熊熊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這是一個適合輕輕翻、慢慢看的故事。拿起一杯好茶,坐在搖椅上,你也可以跟小熊一起有個悠閒的下午喔!



10/16一顆紅蘋果:Dinky
小娜最喜歡到山坡上野餐。她從籃子裡拿出一顆紅蘋果,開心得不得了! 哎呀!糟糕! 紅蘋果「咕咚!咕咚!」滾下山,紅蘋果會滾到哪裡去,小娜要怎麼辦?



10/23當畢嘎索遇見哞蒂斯:湯湯
畢嘎索是豬仔圈中很有才華的畫家;哞蒂斯是牛圈裡很有藝術天分的畫家。他們兩個從對門而居的陌生鄰居慢慢變成很談得來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畢嘎索批評了哞蒂斯的畫,哞蒂斯也反過來嘲笑畢嘎索的畫,兩位畫家就這樣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一番,互不相讓。兩位畫家光是口舌之戰還不夠,更全面展開畫筆之戰…。



10/30阿ㄇㄧㄚ、:靜雯
為什麼阿媽不是「阿ㄇㄚ、」而被叫做「阿ㄇㄧㄚ、」呢?被叫做「阿ㄇㄧㄚ、」的阿媽,又會什麼樣的十八般武藝呢?這本繪本不單只是作者與她阿媽的生活點滴,藉由溫暖、甜美的圖像與文字,作者所要述說的,是一則關於「愛」與「思念」、「親情」與「回憶」的故事。

2010-09-21

活動*澳門足跡劇團2010台灣巡演《境。遇》

3 意見

▲「我帶著行李由一個地方來到這裡,我停下張望,我慢慢留在這地方,展開我新的一頁」

場次:2010/10/13、14(三、四)PM7:30
票價:150元,凱風卡瑪會員預購九折(全數為澳門足跡劇團演出費用)
主辦:澳門足跡劇團
報名:(03)8246533或是寫信到staff@kkbooks.tw


陳志勇的《抵岸》,你看過嗎?

二月初,有群澳門的朋友到書店來,在店裡翻到這本書,幾個大人就圍著一起看著,書裡像是有什麼我沒看出的故事吸引著他們。

但,我自己當然也喜歡這本書。

尤其是翻開扉頁上,看到一幅幅像是家族相簿般的人像畫,讓我總想試著從個別畫像的眼神及模樣開始自行想像他們的故事。

但跟隨著陳志勇的畫面,走入人事環境的遷移故事當中,不禁開始想像起遷移的生命,究竟是何種模樣?

在移動的背後所說不出的不安、辛酸與適應環境的能力,就像是一個在為生命找出口的過程--只是有人得飄洋過海,有人則只需要坐定思禪。

後來,他們買走了這本書。當時,我沒多問他們為什麼喜歡這本書,只知道這群朋友在澳門有個小劇團,而這本有許多電影分格畫面風格的書,的確很適合劇團工作者!

沒多久,我接到花蓮那位帶他們來的朋友說,澳門的劇團朋友決定改編這本書成為一齣戲,但是他們希望演出的地點可以是在凱風卡瑪,當然這是因為凱風卡瑪是他們發現這本書的地方。

這有可能嗎?

不到30坪的書店裡,怎麼演出一齣戲?觀眾要坐在哪裡?演出者的舞台在哪裡?燈光、音響、音效怎麼辦?

別擔心--澳門足跡劇團會以書店現有的空間特色為主軸進行表演,讓戲劇的演出空間不再只是在傳統的劇場空間裡,讓觀眾只能坐在台下。相反的,演出的人會跟空間裡的特色與空間中的人做結合,讓觀看與演出之間產生互動--而這當然是極富實驗性的演出。

初聽完,當然還是有些擔心!但轉個念頭,想到自己在照顧孩子及書店的工作之外,實在難得有機會有時間可以看場表演。因此若真能有這麼特別的演出方式,可以在書店演出自己也喜歡的書所改編的劇,那當然得要邀請大家一起來感受和體驗囉!

至於孩子能不能參加呢?

凱風媽媽的說法是:當然行!只要大人和孩子都願意嘗試體驗並感受新的戲劇模式,就歡迎你們一起來喔!


▲繼去年《咖哩骨遊記》後,足跡再提起行李箱從澳門飄洋過海到台灣,跟你訴說更多遷移的故事......!

主創作及團體簡介

--盧頌寧 Lou Chong Neng
舞蹈及舞蹈教育工作者,先後獲澳門大學幼兒教育文憑及倫敦拉邦舞蹈及動作中心(Laban Centre for Movement and Dance)舞蹈研究文憑。藝術團體足跡創辦人,亦為「窮空間」手作人。近年編舞及戲劇演出包括《冇眼睇》系列、《詩人的鞋》(澳門藝穗2005,首爾藝穗2006)及《咖哩骨遊記》(上海及台北版)。獨舞作品《影的告別》去年六月於澳門窮空間首演,隨即獲邀於花蓮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心關係工坊及廣州S/low澳門.小洲藝術節中演出。

--足跡 Step Out
2001年6月成立於澳門,是個不打算定義為「劇團」或「舞蹈團」的表演藝術團體,六年來一直致力透過原創劇場作品表達其對社會及人性的關懷,在美學上刻意突破各種藝術的界限,展現多元的表演風格。

2003年,足跡開創系列式劇場「冇眼睇」系列,透過集體創作、社區考察及口述歷史蒐集的形式,先後創作出不同程度呈現有關回歸後澳門人身份認同的小劇場作品。2006至2010年間舉行辦「新作劇場」積極鼓勵年青劇場創作人發表實驗創作,2010年首辦以「書」為主題的劇場系列活動「足跡小劇場演書節」,為澳門的劇場愛好者多添一扇窗戶,為本地觀眾打開一度另類的劇場風景。

在藝術教育方面,足跡先後開辦了以智障人士家長、幼兒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兒童及親子為對象藝術工作坊。2004年起展開兒童劇場創作,以幼稚園學生為主要對象的「牛家劇場」系列,每年在牛房倉庫藝術空間及幼稚園中巡迴演出,深受小朋友及師長歡迎。

近年,足跡多次與不同國家及地區藝術家及團體合作,演出足跡遍及澳門、上海、台北、花蓮、首爾及倫敦等,並先後於WAFEST國際劇場藝術節2003、韓國首爾藝穗節2006、2007,廣州S/Low澳門.小洲生活藝術節、亞洲兒童劇藝研討會及花蓮東海岸表演藝術人材培訓營等參與演出、個案分享及主持工作坊。

2007年3月,足跡正式進駐位於澳門新橋區亞美打街的民辦藝文空間「窮空間」,進行為期兩年的駐場藝團計劃,擁有相對穩定的創作空間和實驗場地,將更有助於團體的自我提昇,繼續延伸表演者的足跡。

寫在開演之前

人就好像一件行李
被時間帶動
被社會帶動
由一個辦公室帶到一個辦公室
由一個社區帶到一個社區
從一個家到另一個家
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
從一種工作到另一種工作

像行李不停流浪的人,可否相互慰藉?

也有人牢牢守著自己的行李,不讓它有半點移動,守著守著……

有誰真的喜歡流浪、飄流?
有誰真的喜歡像行李,被帶到不同的空間
這改變是喜是憂?

只好面對
用心去改變
用心去面對
也許
將又是另一片天空

創作靈感來自陳志勇繪本《抵岸》


相關連結:
澳門足跡劇團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演出訊息

回信給卡瑪爸爸:不想被消磨的理想與生活

9 意見
To Geoffrey,

貓頭鷹圖書館要熄燈的消息,讓人沮喪,而那幾天也正是我們在頭痛著書店後續營運方向的時候。

你的三封信一貼出來,許多朋友來信關心。於是仔細想想,其實書店目前的營業額已經比三年半前開業初時好上許多,只是仍無法全面支撐起一間書店的所有開銷:人事、水電、講座活動的費用支出、每個月固定新書進貨成本......等等。

但這仍不是讓我最挫折的事情!

我最想談的是關於兒童閱讀這回事!

我不是兒童閱讀專家,也沒有學校老師必須因應教育部閱讀能力檢測的壓力,更不是愛管小孩閱讀的家長。

因此每每看到被閱讀作業學習單壓著的學生,在凱風卡瑪裡眉頭深鎖的看著一本書在發呆時,我總忍不住想過去叫他/她不要寫了!因為那只是作業,無關乎閱讀啊!

但,我當然不會過去這麼做!

通常我只是坐在他/她身邊,聊聊我自己對於該本書的喜好原因,並問問孩子為什麼選這本書做為閱讀作業的書寫對象。我這麼做當然是希望從孩子自己的回答中,再協助他們去找出其實在他們心裡已經有的對於那本書的想法,而那個想法正可以做為回答閱讀學習單的答案。這樣的討論過程,也往往能成為我對於該位孩子閱讀習慣及閱讀品味的資料來源,等到下一回他不是因為寫作閱讀單才走進書店時,我們之間關於閱讀的話題就又會更多、更深入!

有的時候,我則是看到孩子為閱讀護照集點所礙,像趕火車般的速度在凱風卡瑪裡囫圇吞棗的翻著一本又一本--這樣的景像,在暑假的公共圖書館內更是常見!但我常想問的是:閱讀護照集完之後,換完獎品之後,閱讀的動機該如何持續?

關於這個問題,有人告訴我:別擔心,等到孩子集完護照之後,也就把閱讀動機都培養起來了啊!但,真是如此嗎?

也看到許多家長只是急著想為孩子找可以立竿見影教育功能的書本時,我總愛忍不住雞婆的多說念幾句,像是一個愛碎念的人。

我念著說,書本或許可以當成親子溝通的工具,但絕對不是書本唯一的功用;也或者,書籍根本不應該有功能;我也總告訴爸媽,當大人有極強的目地性在為孩子選書時,聰明的孩子難道真會看不出來嗎?而一旦被看穿之後,孩子總不免要問:看書翻書,究竟是為了什麼?若只是為了要學那些爸媽在意的事,看書就會變成一件極為無聊的事了吧!

是的,就是這許多關於在書店、學校閱讀推廣、圖書館閱讀活動的現場,我所看到對於閱讀的過度期待!

但,這與我何關?我可以只當一個開書店的人,努力把書店經營好;我可以只管好凱風卡瑪店內的事情,讓來書店的人都喜歡店內風景;我更可以只顧著來書店裡看書或是買書的讀者,然後彼此談論著生活裡的閱讀故事,而那當然都是理念相合、觀念相投的人們。

但,那不是我們想做的事情,更不是我們開書店的初衷。

所以,在回答卡瑪爸爸:「書店到底還要不要把書店開下去?」的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兩個都一致同意的是:若要繼續,我們必得找到更多動力,做為不斷鼓勵我們自己的方法,否則先把自己燒盡了,又何來夢想實現的可能?

從最近的地方開始找起吧--那就是我們的孩子!

三年多來,老大小狗哥哥從艾瑞.卡爾的毛毛蟲寶寶書開始「啃」起,圓角書、布書、會發出啾啾聲音的洗澡書,讓他安然度過長牙時期,也同時開始喜歡從自己可以翻動一頁一頁的物件裡,發現好玩有趣的事物。

然後在聽過「榴槤」的好味故事之後,他開始跨入繪本的閱讀世界。漢聲出版的小狗攝影書,也曾經成為他的睡前熱門書,每天總要講個好幾次,他才甘心讓小狗回去書架上睡覺!


至於剛上幼稚園中班的他,最近著迷的則是《環遊世界動物書》,書裡每個動物的怪奇名稱,我都得仔細認真的說給他聽。聽了幾次,今天晚上他竟然拿著話筒翻著書,跟遠在台北的爺爺說:「我要去環遊世界,我會先去台北接爺爺奶奶一起去,可是要先認識地球,所以要跟爺爺說那本書,爺爺要仔細聽,那裡有軍蟻,要小心,因為牠們會切斷東西,所以......!」眼看他已經開始講非洲茂密的大樹林那幾頁的動物故事了!

看到他也喜歡閱讀,也喜歡跟我們一樣從書裡找答案,我們心裡竊喜想著:「還好他沒有因為每天跟著在書店裡待著而不喜歡書!」而我們當然也暗自期許這樣的閱讀景況,能再持續著。

至於小鼠弟弟則每天都拿著《別學我》開心的翻著,跟我們說:「弟弟要聽故事」,然後再一邊學我們說著:「別學我!」但一回頭當然還是拚命的跟著小狗哥哥的背後學東學西。

小狗哥哥和小鼠弟弟的閱讀樣貌,各有不同,但都把書玩得開心,讀得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初衷之一:開自己的書店,因為時間較有自主的彈性,還可以自己帶小孩,而同時讓小孩可以在有閱讀的氛圍中成長。

所以我們縱使因為得自己帶孩子而沒有辦法全時待在書店裡,以致於有較多的人事支出時,我們都知道這是書店經營和家庭經營交錯影響中最重要的一部份。

那更遠的地方呢?--更多孩子與閱讀之間的關連呢?

凱風卡瑪當然還想再多做些什麼!所以只要有學校和地方圖書館找我們去為孩子們說故事、帶讀書會,我們總是既開心又期待的帶著好聽的故事前去。

最近好想再回去看看的瀑布小學,離書店開車約一小時的路程,隱身台九線的山和海中間,上村和下村的孩子加起來約莫百來個,六百歲樟樹的樹稍在就二樓圖書館的外面陪著我們。


問孩子們有沒有看過繪本以外的書籍,就連高年級的孩子都說很少看這麼厚的書。於是我們說好,用一學期的時間一起把書看完,一起討論書的內容,不用寫學習單,也不要寫讀書心得。

學校老師問我:這麼厚的書,真的可以嗎?

我當然不敢百分百的保證每個孩子都能看完所有的內容,但是比孩子有沒有把書看完重要的是帶領的大人對於書本的態度是什麼?

我問老師們最近在看哪些書?也聽老師們討論閱讀教學課程的想法。

說實話,不只是山裡的老師,其實大部份的學校教師是不看書的,對於閱讀教學課程也只是當成另外一門課而已。但閱讀對於孩子的意義和更多的與未來連接的可能性,很多老師是無法想像的。

我當然不會自我膨脹的以為我們自己在現場的教學及閱讀推廣就能改變現狀,這是過於天真浪漫的錯誤想法--但我仍然想在書店以外的地方和更多的孩子一起看書、談書。而那正是很重要支持我繼續開著書店的原因之一。

再找更多的地方,慢慢......

「走出書店,到更遠的地方去吧!」也帶著我們自己的孩子一起到學校去的卡瑪爸爸進而鼓勵的說,「接續貓頭鷹圖書館的館藏,到花蓮市區以外的地方設立小型圖書館,不限於學校和公共圖書館或者公部門的經費資源......」

所以,我們提了想法送到貓頭鷹圖書館的信箱裡,然後靜待回音。

在等待的同時,我不斷的想著:這個比書店更不會賺錢的點子,真的可以做嗎?把書送過去,更重要的是後續的活動規劃及志工體系的建立,讓不會自己說話的書可以透過引導吸引更多孩子一起來泡著、感受著,但這要這麼做呢?至於原本已經在花東地區做閱讀推廣的團體,我們又可以怎麼結合呢?......許多事情,若真要開始,還真是千頭萬緒!

然後,苑芳館長的一通電話,把我拉回了更現實的處境。

對於圖書館的經營,苑芳館長當然有她的專業及堅持,但是苑芳館長以過來人的身分提醒我們:身邊的兩個孩子實在都還太小,實在不適合現階段做這些工作;一旦母親自身因為工作上的過度付出而變成更多人的公共財,那勢必無法兼顧孩子各個階段的心理發展及生理發展。

苑芳館長還告訴我,她開始做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的時候,大兒子已經18歲了,所以她們不僅已經完成照顧孩子的階段性任務,孩子還可以一起擔任協會志工,全家共同參與其中。

電話中,苑芳館長那邊傳來鏘鏘聲響,她說她正一邊準備家裡晚餐--想像著那個場景,現今已經54歲的苑芳館長想必是優容自適,不用擔心做飯到一半,孩子從客廳傳來的孩子的哭聲與喊叫媽媽的聲音--而那正是我目前每天的家庭生活中天天上演的部份!

於是,我跟卡瑪爸爸說--現階段,我算是被苑芳館長說服了,因為我必須誠實的面對自己,我就是一個超會掛念孩子的母親,就算因為如此而無法拓展更多書店的工作,我也想要選擇以孩子為先,書店為輔的生活狀態。

所以,書店當然還是要開下去,請各位朋友別為我們擔心,只要給我們更多的祝福與支持,我們會好好平衡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想起虹風送我的一句話:

理想是這樣的,它是一種會需要把自己顧好,才能繼續往前走的,要不然只會被消磨......要記得跟自己的內在對話,並記得接收每一雙支持的手!

謝謝虹風的提醒,也謝謝每一位支持凱風卡瑪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