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8

獨立書店聯盟綠色生活主題推薦:《在地的幸福經濟》

經常寫繪本分享或獎項介紹,倒是很少寫寫關於店內成人書的分享,這一回趁著與其他獨立書店合作的綠色生活書展,想試著也與大家分享凱風卡瑪的一些我們自己很喜歡的書。第一本便是列在綠色生活書展中的《在地的幸福經濟》,為什麼挑這本書呢?

原因一:在綠色生活展之前,這本書就已經在我們書店架上蒙灰很久了,不看不甘心。

原因二:跟我們交情良好的大王菜舖子主人-大王先生強力推薦此書。不看對不起大王。

原因三:它的書封圖案有錢,比較吸引我,不看對不起自己的錢包。

▲《在地的幸福經濟》書封

更多真的等於更好嗎?
一直到開始閱讀這本書,我才認識這個經濟問題:從工業革命以降,人類所致力的經濟發展便是「效率、大量生產、降低成本」這件事,也就是「更多、更快」,希冀人類生活能夠邁向更好、更快樂的生活。

然而作者卻提出疑問:這個等號真的成立嗎?當這些達成後,我們真的獲得了所謂的快樂與幸福嗎?

大賣場裡不為人知的消費祕密
作者舉證歷歷地表示,這等號並不完全成立。比方說,根據統計與調查,當國民所得達到基本門檻之後,再多的物質需求都無法達到快樂與自承的幸福指標;開發中的國家(甚至貧窮國家)的生活滿意度經常比已開發的國家要高上許多。換言之,用傳統思維去衡量「經濟發展等於生活變好」這個觀念,正在被強烈地撼動著。

尤其是當全球化的大賣場與大規模消費模式被建立之後,也不僅僅只是個人主義中要問的:我真的同時獲得了快樂與幸福嗎?我們的生態環境與人權問題也同時因為這樣的使用與大量生產,付上了重大的代價:雨林過度被砍伐、氣候暖化;連鎖賣場雇用的員工多半沒有保險、薪資過低、強制加班而沒有加班費……

耶魯大學自己種自己吃的實踐故事
這本書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並不是要完全放棄現有經濟市場與模式,而是提出可能被實踐的方案。比方說,改變對「進步」的既有想法、改變對「效率」的看法、改變購物的習慣與模式,能夠讓我們認清:「我們究竟需要什麼,而這個世界的資源又實際上能夠提供什麼?」

書中所提出的替代方式,正好與前幾個月時,凱風卡瑪與獨立書店聯盟所舉辦的古巴影展,一同回應了這個問題,並且成為一個可能的選項---使用在地種植的農場與經濟作物。

古巴影展中,有一部電影叫做:《社區的力量:古巴如何度過石油危機》。就是講述著哈瓦那的「社區農場」,如何使用在地種植的農場與經濟作物自給自足,讓古巴在面臨美國的經濟制裁、面臨石油進口無法進行時,存活了下來。

作者自己也做了一個實驗,在冬季,選擇只依賴居住土地周圍的農場與供給生活,他發現這是可行的。而另外一個例子是,耶魯大學也實行推動當地食物運動,這改變並不容易,因為美國的大學生可能得放棄在十月份起沒有萵苣和蕃茄,這不是當節令的蔬菜,種不出來;也可能要放棄以前經常唾手可得的漢堡牛肉與薯條。這個當地食物運動,讓在地廚師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也許那並不是那麼容易(想想總是在有限的食才中變出不同的菜色!)

最核心的目標與改變,則是在於消費與飲食習慣。當消費者自己改變了飲食與消費習慣時,最上游的供應廠商與那些為了符合消費需要的跨國企業,才會跟著改變。

※綠色生活裡跟飲食消費習慣的議題,還有這些好看的書:




在花蓮,從支持小農開始!
凱風卡瑪,是大王菜舖子的取貨點之一,每回大王送菜來時,我們都會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今日菜色,有甜玉米嗎?有可以生吃又甜的青椒嗎?看著看著,口水都快流下來,也好想把這些美味又健康的青菜帶回家,但是……我們經常陷入掙扎當中,因為價錢實在比去平常的菜市場貴了不少……「價格」,這件事困惑在我心中很久。

在美國,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年輕人)願意投入這樣的在地農業,自己當起農夫,回到以物易物的消費模式,樂在其中,雖然各自的產量不大,但是菜色與份量足夠,又因為不需額外花費買其他加工產品,所以如書中所描述的,在地農場與消費事實上是比較便宜的,需要額外花費的是「時間」,不是金錢:你可能得等上三個月,才能吃到你想吃、喜歡吃的食物。

而在台灣現況,卻有可能因為目前願意投入在地農場經營的人不多、無毒或有機技術尚未完全推廣、作物的產量仍不夠、宅配運費問題,造成供需尚未平衡之間,價格無法降下來。而隱約之間,這樣的價格因素,似乎造成另外一種社會現象:不知不覺中,將在地、有機、無毒成為另外一種貴族階級消費身份的象徵。

那天,又跟凱風媽媽聊起這個狀況,凱風媽媽話鋒一轉跟我說,所以是「選擇」的問題阿!有選擇,就會有代價。如果現在的經濟能力暫時沒有辦法作這樣的改變,是否選擇性地先從小量蔬菜支持起?妮妮醬在一旁也說著:「是阿,所以我會去傳統市場買菜,也會看當週的金額的使用狀況來選擇性購買大王的產品。」而當暑假的颱風影響到菜價時,大王的菜舖子這時候就浮現了另外一種優點:因為採取月付長期訂購制度,所以不漲價。

改變是為了,在孩子身上找到新的可能
開始讀這本書,我才漸漸體會大王為什麼要成立菜舖子,他所做的是為了土地與這塊土地上的人,來支持小農、支持在地有機產業。有了大王的蔬菜,我才漸漸學習所謂的四季分明,才知道夏天是沒有綠色花椰菜的、沒有蕃茄的……以往靠著電視與日曆所提醒自己的四季變化,現在則是藉由口中的滋味與蔬菜不同而辨別。

凱風媽媽則說,像家中三歲的安安哥哥,他知道豆漿是黃豆磨出來的,不是原本就連鎖便利商店中長得一盒一盒的樣子、他知道麵包怎麼用麵粉做出來、哪些蔬菜煮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都更認識了四季與土地的變化遞迭,這些,讓我們更認識了自己腳所踏的土地,我們與土地的關係也因此更深了……

※給孩子們的綠色好書:


Facebook留言

站內留言 (0)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