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0

獨立書店聯盟綠色生活主題推薦:《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你喜歡從一本書的哪裡開始閱讀?全部從頭?還是隨手翻看?還是從最後讀起?而最應該看的部分是?最無聊一定會跳過的部分又是?

我想,許多人都同意一本書籍當中,最令人感到乏味的應當是不知所云的推薦序,在茫茫字海中讓人無所適從,所以直接略過;第二跳過的可能是小說中眾多的註釋,讓人閱讀起來好似教科書……

但是,最喜歡的部分是?

說到這一點,每個人應該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關於閱讀的怪癖。我的閱讀怪癖,則是我一定從「序文」開始看起。作者會在序中交代說明為什麼要寫這本書、感謝一堆人,這部分通常許多人也會略過不看,但是這一本:《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的作者序,可讓我琢磨許久許久,不看超可惜!

作文不好也出書
作者在此書一開頭就寫著:

國三那一年……..有天,國文老師把我叫了過去,憂心地叮嚀我:你的作文得好好加油,不然會考不上北一女……我深知自己的作文能力是再怎麼加油也沒救…


什麼?!作文沒救的人也可以出書?!

且聽作者緩緩道來:

我不再害怕寫文章,是因為發現寫作能力無關乎天份,而是思考習慣的問題……


原來當作者到美國唸書後,才發現擁有「自己的想法」是這麼重要又困難的事:

無論是建立再認同或挑戰前人或主流觀點之上,個人觀點的產生都是無法速成的;得咀嚼消化、抽絲撥繭地分析現有的論述,經過延伸、轉化、或是改進後,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觀點,這就是獨立思考的過程。


是的,訓練寫作結構起承轉合、背頌美詞佳句很容易,但是訓練自己獨立思考能力與判斷,卻是難上加難!

而這一本書,正匯集了作者旅居國外九年來,持續投入城市空間使用與環境議題的思考結果:

城市也是一個生態系統,是物種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的結果,而且目前這個生態系統的運作嚴重失衡,連帶影響城市中主要物種—人類的健康。


這個生態系統的問題是什麼呢、又該如何面對?書中一一挑戰並釐清許多在國內經常被媒體與政客所誤導的議題:「水患問題一定得靠河川整治才能解決」、「城市與生態是否永不相容」、「綠建築的真義」、「生態城市是什麼」等等,亦直指水患問題,探討河岸部落的去留與社會公平正義,引述與海爭地的荷蘭怎麼處理泛洪問題,重新思考人與洪水的共存關係:

河流唯一的不變就是變….河流的改變鮮少是漸進的….一場大雨下來,河流可能就改了道。任何地勢低的地方過去都可能曾是河道…把時間的軸線拉長,其實很多人根本是生活在河流中。……河川永遠不會停止氾濫,但是我們的確可以設法讓氾濫不要造成災難…… 不是交給水利工程師,把河川整治一番就可以解決。


作者大書特書,不雜以情緒的謾罵,回到問題的源頭思考,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案,而如果你以為這又是一本崇拜美歐的書,那可就又大錯特錯了,作者不但舉證歷歷,考察美國與歐洲的各樣城市面貌與治水、消費等問題,亦有遠到非洲迦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每一回她都會試圖回到台灣本身的現況來探討與建議說明!

這次的綠色生活書展,每一本被選出來的書,背後都隱含同樣「獨立思考」的實踐,想在現有的生態相關議題中另闢蹊徑,為人們尋覓另外一種可能的生活方式!

※綠色生活書展中,還有這些跟生態設計相關又超好看的書:



我們的真實生活
作者書中提到現有的水患問題,幾乎已經是全球的問題,而不單單是台灣的特產。而暑假的八八水災過後,凱風卡瑪內部正上演一場外人無法得知的思考廝殺戰......

那天,所有工作同仁站在書櫃前面,一起思考著:「閱讀」,在這個時候,能夠扮演什麼角色?「閱讀」,能帶給這些正面臨生命中重大變化的孩子們什麼東西?

談論死亡、失去與傷害的繪本不少,但多半落入過於直接的揭露、太過教學式的說教,距離我們所接觸的孩子們的生活太遙遠。我們思考與面對的是:像凱風媽媽家中的三歲小哥哥,該怎麼跟他說有人失去了家也失去了爸媽?而當他問起:「為什麼」時,我們又該怎麼回答......而當談論人與自然關係的繪本,則總落入:「人類是自然的殺手」、「發展與自然無法共存」的二元對立論述時,另闢蹊徑的那條路應該是……

在一連串你來我往的討論之後,我們列出了以下清單:

凱風媽媽希望送《畫一個星星給我》,畫一顆星星,想為孩子點亮黑夜中的光;妮妮醬姐姐想送《南瓜湯》:重建的工程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更需要同心協力,布瓜姐姐想給《怎麼會這樣??!艾維斯的故事》,陪孩子一起大聲地把心中的傷痛吼出來;小喂姐姐的《沒有東西送給你》,擁抱是最真實的語言……




這是一份持續思考與更新中的一份禮物書單:講述生命自然殞落又重生的《野日記》;盼望期待粉紅春天的《遇見春天》……也陪孩子一起練習思考:《誰是古太太》、《誰最有勇氣》



也許這份禮物書單,暫時不是最好、最恰當的,但是,因為我們都在學習思考與實踐的路上,所以,還有力氣繼續期待更好的未來。

Facebook留言

站內留言 (0)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