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2

《小盒子大秘密》的創作故事

▲跑跳盡情的草原操場,也是我在花蓮任教的起點(圖出自《小盒子大秘密》


「花蓮離台北,有多遠?」

這是2001年我從台北到花蓮來念書的那一刻起,最常問自已的問題﹣﹣初始,我的眼睛只看到花蓮「有」好高的山、好藍的海,也只看到花蓮「沒有」博物館、好玩的藝文活動。

到了2002年,我用「研究助理」(其實還只是研究生)的身份,進入花蓮的國中和小學,透過認識花蓮孩子的學校和社區生活,我的眼睛開始看到花蓮「有」抬起頭看天空顏色的時間和心情、「有」隔壁鄰居送來自已種的安心食物、「有」隨時可以騎著單車晃蕩不怕大車的田間小路。

直到2004年,我從學校裡畢業了,於是「沒有」了研究助理的身份,進不了學校裡和孩子相處。但我「有」一個在灌溉水圳旁的小院子和小鐵皮房子,孩子們隨時可以找到我;我「有」滿眼看不完小野花的春夏秋冬。



原本可以在花蓮擔任教職的我,開始想像著:在學校裡,眼前的每個學生,我怎麼能才不辜負他們的學習機會?

故事在2007年有了新的一頁。凱風卡瑪誕生。短短的幾年,透過書店,認識了許多朋友,許多來自台灣各地的童書愛好者、關心閱讀教育的老師、藝術創作者。

凱風卡瑪不只是一個有書的地方,更期許自己當做一個中介站:把好玩的活動、有熱情負生命力的創作人,引介到花蓮來。於是每一個來凱風卡瑪兒童書店的創作人、每一個答應書店邀請而進入花蓮的學校跟學生直接對話的創作人,都是花蓮孩子生命中的一次精彩際遇。

2011年的夏天,澳門Step Out「足跡」的朋友阿忠和小寧來訪,帶來精采的劇場演出。與孩子近距離接觸的小劇場形式表演,帶給孩子和我都是震撼的藝術經驗。 阿忠和小寧所從事的旅行移地演出的方式—不遠千里地帶個行李箱,用旅行的心情,一站一站拜訪學校、書店、咖啡館,一邊旅行一邊演出也讓我多年前的那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並且寫在這本書中。

下次,再遇到阿忠和小寧,或許我可以考考他們:

「花蓮離澳門,有多遠?」

《小盒子大秘密:後山教室裡的實驗劇場》(2011年12月出版)

Facebook留言

站內留言 (0)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