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8

2010/3/14 王墨林《台灣身體論: 王墨林評論集1979-2009 第一卷》書友會



2010/3/14 王墨林《台灣身體論: 王墨林評論集1979-2009 第一卷》書友會
主講:王墨林(《都市劇場與身體》、《後昭和日本像》作者)
時間:2010/3/14(日)下午2:30~4:00
費用:免費,請先預約報名。
地點: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花蓮市中美路81號)
人數:預約報名20人,現場開放5名。
請來電(03)8246-533預約報名,或是寫信到staff@kkbooks.tw給我們。

誰是王墨林?

1970國防部政戰學校戲劇系畢業的王墨林,軍中服役十年退役。1982--1984到日本東京觀察及研究日本小劇場,始發現日本自60年代以來,身體在劇場的表現,皆以對政治、社會、文化等體制的反抗而形成,故對「身體」之認識,乃受其影響。

回台灣開始做起前衛劇場策畫製作,像是1988年台灣第一齣「行動劇場」《驅逐蘭嶼的惡靈》。他在1991年成立前衛藝術團體「身體氣象館」,長期關注小劇場、身體文化、表演藝術和前衛藝術等議題;2005年發現罹患攝護腺癌末期,但他仍堅強的接手經營牯嶺街小劇場。

直到現在60歲了,王墨林還在做小劇場,因為他一直在探索自我生命的問題。「自我找尋是不可能終結的,不同階段會對以前的自我質疑。」但是,罹癌生病後,對於生命有了新的體悟,所以他學「捨」、學「放」,因為「不捨是很大的障礙」。

《台灣身體論: 王墨林評論集1979-2009 第一卷》是什麼書?

本書主編姚立群寫道:

《台灣身體論》源於作者王墨林在經歷二十年的策展與劇場創作後,以講座的形式,對於身體文化探索所做的第一階段總結。

在2004年,「跨界文教基金會」擬開辦「定期講座」時,正值講師個人面對著從1980年代開始的小劇場運動以降,歷經「身體氣象館」的策演製作,到當時「植民社」的編導創作,一路不斷與台灣的劇場、電影、美術、文學、社會運動等面向的大量對話,非常期待能夠針對「身體意識型構/解構/與身體文化表現/再現的脈絡」進行系統化的爬梳。而身為講座的策劃人,筆者確實以為與「王墨林」相關的諸多劇場活動,正代表著來自台灣劇場界、極少數敏銳地將「美學方法的探索」與「反映社會問題的行動力」兩相結合的表現。於是,如同祭典選日的拍板落定,基金會與講師訂下了跨越兩個年份、十個月內每月一回的課程。

前後長達十個月的課程,使得許多講題受到更細心的講解與研讀。但單看講座「非學即論」的大綱提要,大概也沒有人期待一聽就懂的內容貫穿全場。講座中偶爾會聽到講師謙遜地表示,這樣的場合比較是大家一起進行的讀書會:每一回,既聽到講師闡述其長期實踐與思考的「身體論」,聽他陳述、註解著中今中外思想家的論述、囈語或狂辭,也不時看到他在當代思潮中反覆推敲與覓思,以及質疑——這裡頭存在著一種特別的「身體感」,體現於講師當下和(腦海與資料中的)思想家們,以及眼前內實難測的學員,三方溝通之中。終究,又有更多的靈光閃現在這樣的「溝通」過程,更多疑點紛紛冒出。

所以《台灣身體論》是講師暨作者的王墨林進一步地沉澱講座的「身體論」後,又做了大幅度的整合。成書的結果可見原來的講稿有如經過一次工程般,脫胎換骨了。


身體論,在論什麼呢?

所以,這是本針對身體在系統體制中的樣貌,進行論述。如果你對這個議題感到陌生,可以先看看這段談論體罰的文章,是王老師書中頁92--93的討論。

體罰為了洗誰的性靈?

「老師是否可以擁有國家賦予體罰學生的權力?」每隔一段時間,這總是會被拿出來做為爭論性的新聞話題。不管體罰是否被冠之以「愛之深,責之切」的道德名目,所有的「懲罰」都是以身體為道具,將刑罰制度轉化成一種道德力量。而「懲罰」形式的表演化,又是以肉體的感受度為根據。

台灣民間傳統的靈堂都會掛上十八層地獄圖,以警示世人不可犯罪,否則身體就會遭受痛苦的懲罰。當有人看到這些地獄圖而產生恐懼心時,事實上已將肉體所積澱的罪惡感滌盪乾淨。......

因此,「懲罰」其實就是將道德移植到肉體裡的一種內科手術。所有背德者的身體,只有在「懲罰」這樣的情境中,成為公共道德的贖罪祭品。因此,關於「懲罰」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是,作為道德祭司的施虐者合法性,而不是被虐者作為祭品的身體。對此情況,沙特曾說:「我被打,但是我必須感激他打我是一個善行。」因為,「他」完成了打「我」的自由。而我」的身體只是作為「他」要完成「自由」價值的工具,一切權力關係的圖式在此顯影。


王墨林為什麼來凱風卡瑪?

年前,東海岸文教基金會的思鋒來信,王墨林老師想到花蓮辦一場新書座談會,思鋒問問我們可有想法?

好巧,凱風媽媽當時才剛從台北小小書房買回這本書,一邊咀嚼著書裡的文字,一邊想像著小劇場的工作樣貌。乍聽思鋒的提議,當然願意協助辦理王墨林老師在花蓮的書友會。所以,初春三月王墨林老師要帶著這本書和更多對於「身體」的論述,來花蓮和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朋友見面聊聊。

Facebook留言

站內留言 (0)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