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1/8/19(週日)
時間:下午1:30~~3:00主講:游珮芸(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人文科學博士。現任教於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致力於兒童文學與兒童文化的研究與教學,並從事兒童文學的翻譯與評論。)
對象:喜愛繪本閱讀及相關研究的成人。(非兒童講座)
費用:免費,歡迎提早預約報名。
報名:請電洽(03)8246533,或寫信到staff@kkbooks.tw(來信請寫參加人數及連絡電話)
我認為一個人眼睛的顏色可以透露出許多特點。媽媽的眼睛是柔和的藍色,所以她眼裡看到的都是小貓、小狗和玫瑰;我的眼睛是煤灰色,所以我看到什麼就是什麼。門口那個壞男孩有一對綠色的眼睛,八成和他的鼻涕有關。小龜,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她有著她那個年紀不該有的世故,總用一雙過於早熟的眼睛看世界 —— 也難怪,如果你有一個浪漫成性的媽媽,她一個男友換過一個男友,每一次都相信會有幸福快樂的結局 —— 那麼不管你的眼睛原本是什麼顏色,最後都會變成灰色。
既定的安排未必真的適合孩子,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喜歡~~阿布拉
第四屆貓頭鷹手繪書的比賽題目是「節日」,這個主題讓我想起了童年歡度元宵節的情形。因此我將繪本故事改寫成發生在森林的畫面,用動物們來重現我童年的過節情境。很高興,這本創作繪本獲得了當屆的首獎,也獲得出書的機會。
我的童年如果想在元宵節提燈籠,必須要自己製作。當時市面上只販售紙製燈籠,中國式樣一摺一摺的,顏色大都是討喜的紅色或是印上各種的吉祥圖騰。現在滿街可見的塑膠燈籠,有電動、卡通、七彩的款式,充滿各類吸引人的元素,卻缺少傳統過節的味道。市場雖然提供多樣的燈籠選擇,無形中卻讓孩子失去了創造力,也污染了我們的環境。
一直覺得,現在的孩子都提著現成的燈籠過節,無法體驗自己製作的趣味感。其實,自己做燈籠的心情才有道道地地過元宵的氣氛。小時候,媽媽們都習慣幫孩子保留喝完的牛奶罐。除了充分廢物利用外,也可以讓小孩獲得學習自己手工製作燈籠的成就感。
由媽媽手中接過鐵罐,我們一群孩子就忙著找鐵鎚和鐵釘,大家都知道如何完成牛奶罐燈籠。我們用鐵鎚敲出一個一個的小洞,然後插上蠟燭,之後和鄰居的玩伴一起提著上街遊行。活動中,大家都驕傲的緊握自己的作品,比誰的鐵罐大,誰透出的光線漂亮。是那種很溫馨、可愛又小小的競賽心情。
這本繪本,自製燈籠的畫面,是記錄我童年的過節情形,用森林的動物來重現我的童年、我懷念中的傳統元宵節。
和讀者分享 - 幫鄭清文老師的6個故事配圖想法
那套書共六本 鱷魚也用了6種技法表現
當然不是要聊技法 主要是要談我的配圖感想
那些讀者不一定可以由書中看出的小祕密
有空 歡迎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