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6
「勇於改變才會進步!」--《理直氣平》
「勇於改變才會進步!」我很喜歡這一句話。
在大學畢業的那一年,偶然間跟著姊姊看了一部電影「亞歷山大帝」,描述了亞歷山大帝南征北討的種種歷史,亞歷山大帝滿懷著想要探索世界的盡頭的理想,但征戰的過程中,他的將領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所以向亞歷山大帝要求返回巴比倫,亞歷山大帝慷慨激昂的對他的將領們說:「安逸會擊垮人心!」並為將領們安逸於勝利的現狀而感到不安。
「人最怕守成、安於現狀不肯改變,事情只有做了才會知道哪裡要改進。」洪蘭說。
哎呀~對於每天朝九晚五、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生活裡,我好像也變得安逸了,在這舒適圈的範圍裡,我忘記自己還有能力再做點什麼改變可以變得更好,卻也害怕想的永遠比做的還要多,就像洪蘭教授說的:「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怕自己會是林小杯筆下那個只會說:「明天就出發」的涂馬若,永遠沒有出發的那一天!
「要改變現狀,哪有這麼容易說改變就改變的了啊?」當然不容易啦!但是有時候發現只自己的想法轉個彎,即使做一樣的事情卻會很有新意喔!
誰來告訴我,這個媽媽到底要怎麼做?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的雜誌、書籍在大聲疾呼「品格」的重要性,報章雜誌也聳動的報導每天層出不窮的社會新聞,然後向世人哀悼現代年輕人的道德倫理的淪喪,這讓我好奇的想問:「我們是哪個時候開始學會這所謂的道德倫理啊?」
在喂喂麵還是國小的時候,有這麼一堂課叫做「生活與倫理」,但在我的記憶裡頭,生活與倫理是拿來聽故事,在考試的時候是最好拉高總成績的科目,至於內容嘛….全都忘光光了!可見,一些所謂作人做事的道理,應該不是只靠這樣學來的。
到了大學,我的所學告訴了我答案,我們的行為模仿自父母而來,行為也在家庭中被養成,洪蘭教授也說道:「研究者已在人類大腦中發現鏡像神經元,找到了模仿的神經機制,所以父母的身教非常重要。」
這一席話讓我也不禁要正襟危坐,身處在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裡,家長小孩川流不息,隨時都要注意害怕自己會不小心大聲的提醒小朋友:「書店要小小聲的喔!」
但是世代不斷的在改變,甚至改變的速度還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到的,例如:電腦變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甚至可以取代一切的必需品,許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的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裡會迷失了自己,也擔心孩子花在電腦的時間過長,會影響了學業成績,更何況在成績至上的今天,進步了一分不算什麼,但退步了一分可是多麼不能接受的事情啊!
喂媽媽常問我:「那你說!你到底要我這個做媽媽的怎麼做?你來教我好了!」
這可考倒我了!
在洪蘭教授的新書《理直氣平》中,對於現在教育所關注的幾個面相:「品格力」、「學習力」、「競爭力」、「神奇的腦」、「溝通力」及「生命力」,從親身經歷、社會現象中做了相當的敘說,讓父母瞭解原來自己也身處在這個正在變動的世界,瞭解了才能有勇氣去改變!
洪蘭教授:「韓愈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我想盡力兩者都做!」
這麼嚴肅的話題,一開始我還有這麼一點害怕自己是否有辦法看得下去,但沒想到卻是這麼沒有負擔。
洪蘭教授的書最讓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那些教授親身體驗或所見所聞的故事,記得洪蘭教授曾在蔡穎卿所著的《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中的推薦序這麼寫著:「小孩子不愛聽大道理,我們低頭聽訓,但是人在心不在,反而是幫母親洗菜時,他講的別人家孩子的故事,我們最聽的去。」
即使在喂媽媽的眼中我永遠是個孩子,不管我到了什麼年紀,在介於轉大人及Y世代的青年這中間,我在洪蘭教授的這本《理直氣平》中,我似乎也看見了自己在這人與人關係如此緊密的社會中,對於下一代的責任在哪裡!
看見了自己在這人與人關係如此緊密的社會中,對於下一代的責任在哪裡!
回覆刪除((不好意思 這句借我用一下 我要寫閱讀心得!感激不盡><
樓上的高中生:
回覆刪除並不是留個言道個謝,就可以把別人的話挪為己用的,畢竟你要寫的是「你」閱讀的心得,不是嗎?
再者,就算在部落格轉載文章也要註明出處,那麼,你會在你的閱讀心得裡註明「此句來自凱風卡瑪兒童書店部落格〈『勇於改變才會進步!』--《理直氣平》〉這篇文章」嗎?
我的部落格文章也有過同樣的「待遇」,說實在的,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