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生氣的來臨往往是讓人措手不及的。大人會生氣,小孩也會生氣,生氣的時候有很多種表現方式,但大人跟小孩都不見得能好好處理。
由青林出版的《生氣》是一本可以帶孩子認識情緒的書。繪者長谷川義史透過樸拙的畫風,生動活潑的表現大人小孩生氣的情形,讓孩子充滿親切感;再搭配作者中川宏貴透過簡單卻符合孩子生活經驗的文字,讓孩子看了感同身受。
頭頂噴出大火山?
還沒打開書,光看封面的男孩頭頂噴出一座火山,連字都在顫抖,可見有多生氣!
到底是誰在生氣?原來是從星期一到星期天,男孩老是做許多會令別人生氣的事。例如:早晨睡過頭讓媽媽生氣、打破花盆讓爸爸生氣、忘了帶作業讓老師生氣、偷摘柿子讓老爺爺生氣、打棒球遲到讓其他隊員生氣……。
渡過一直讓別人生氣的一個禮拜,男孩的心裡很不好受。一天一罵的劇情也埋下了男孩內心的沮喪。
於是,中川宏貴給了我們一片深沉陰暗的藍色大海,讓讀者看到被罵的小孩內心世界,就如同書裡的小孩說的:「到了這裡,就不會有人生我的氣囉。」
結果你猜,到了大海的小男孩,如何宣洩自己的情緒呢?

▲生氣的男孩到大海中宣洩自己的情緒。
你是不是一直生氣的大人?
從這本書裡也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之間的互動關係。一個家,包容家裡每一個人的情緒。但是小孩的情緒卻因為年紀最小,最常被忽略。
因此這本書提醒大人:小孩生活在一個「常常惹大人生氣」的環境!但是,大人只能用「生氣」來對待孩子嗎?這個問題值得大人好好思考。
相反的,我們在故事裡的後半段看到:孩子也是有自省能力的!小男孩想:「別人做什麼事會讓我生氣呢?」像是媽媽不先問過小孩就把玩具拿去丟、爸爸不遵守約定帶小孩去釣魚,都是會讓小孩生氣的事。
小孩真正的希望是…?
書的最後,小男孩說:「希望自己可以盡量變成一個不生氣的人囉。」這麼富含期許和成熟的一句話,讓我不禁在想:「這是大人的希望還是小孩的希望呢?」
在書店看過很多孩子生氣的樣子,有時候因為跟別人搶玩具而生氣、或是不想離開書店而生氣,還有因為爸媽不滿足買書的願望而生氣,結果下場往往是小孩生氣,大人也生氣。
透過《生氣》這本書讓我們了解,孩子種種生氣的行為只是透露了一個訊息:小孩希望擁有父母更多的愛和關注。如果大人願意花多一點時間理解孩子生氣背後的原因和動機,也許真的可以慢慢降低孩子生氣的頻率,做一個「盡量不生氣的人」!
Facebook留言
站內留言 (0)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