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1/5/5(六)
時間:下午2:30~4:30
地點: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花蓮市中美路81號)
費用:免費
講者:李秀美
對象:歡迎國中、高中生,家有青少年的家長們,及關心青少年議題的人來參加
報名:請洽(03)8246533,或寫信到staff@kkbooks.tw,請提供姓名、電話、參加人數等資料
影片簡介:
放映片名:《十六,轉大人-女孩們》 (Sixteen, Going on an Adult: Girls);另有《十六,轉大人-男孩們》 (Sixteen, Going on an Adult: Boys),兩片DVD皆有販售。
導演:台灣–萬榮奭、中國大陸–張克明、烏茲別克–艾蜜拉.卡哈莎諾娃(Elmira Khasanova)
製作人:李秀美
(以「兒童與媒體」為志趣,投入兒童與青少年影像創作、書籍出版、媒體教育推廣。2004年成立工作室「囝仔影音公社」,開始獨立製作兒童與少年紀錄片,希望能逐步發展成「臺灣童顏」系列,深入呈現台灣兒童與少年的處境、夢想、成長、福利、人權等議題於國內及國際。2006年完成「十六,轉大人」,入選澳洲兒童影展。2007年完成「我會演布袋戲」,獲得第三屆臺灣國際兒童影展最佳紀錄片,並入選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閉幕片、臺灣國際女性影展、捷克偶戲影展。2010年10月完成「揮棒」,此作品為拍攝六年餘的學生棒球紀錄片。)
故事大綱:
你/妳,16歲了嗎?
身體16歲了,還是內心16歲了?
16歲的你/妳,是大人還是小孩呢?
你/妳的16歲,想做什麼呢?做了什麼呢?
片中的主角是一群平凡而典型的十六歲青少年,言行舉止和自我定位像鐘擺般搖晃不定,有時盪到成年的這一邊,希望多得到一些決定權,多一些分配、多一些重要性…;有時盪到童年的那一邊,希望繼續受到保護,繼續撒嬌、反抗、被供養、裝無辜、把問題丟給別人解決…,而中間的那條界線始終無人看得清、說得明。來自父母和社會期許的搖擺,更讓十六歲的處境有許多的掙扎與困難,沒有一個年齡像十六歲一樣,需要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必須開始表現像個大人一般。不管想不想長大,不管在哪一個國家,由童年擺盪到成人的身心越界,處於尷尬階段的青少年們,在展翅飛翔的慾望和力有未逮的失落之間,有著彼此交集的徬徨、疑惑、奮進、認份和夢想。
本片是台灣、烏茲別克、中國大陸三地跨國聯合拍攝,分別紀錄三地的青少年,在十六歲這一年面臨的親情壓力、友情認同、愛情嚮往,以及如何學習獨立與承擔責任,並由他們自己提出對於大人與兒童分野的想法。本片的製作目的除了紀錄成年禮的文化儀式,更進一步追蹤不同性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對於成長的自覺歷程,學習尊重性別多元及文化差異性。
本片訴求青少年觀眾,希望吸引15~17歲的青少年們觀賞屬於他們的紀錄片,並像片中的紀錄對象一樣,樂於分享自己的青春成長紀事。再者,當十六歲已成往日回憶,希望此片讓觀者想到自己的十六歲,或想到自己剛好十六歲的兒女。
Facebook留言
站內留言 (0)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