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0

《千里步道親子遊:花蓮港廳巴吉魯》新書發表活動

文/peiyu,攝影/chenyu


起個大早,帶著爸媽一起來散步,正在專心聽著故事的孩子們,我告訴大家,因為製作《千里步道親子遊:花蓮港廳巴吉魯》,美崙溪畔的故事我們得以重新溫習。就像陪伴著我們一起聽故事的大樹,其實一直都在將軍府社區裡,社區裡的人取名叫做「夫妻樹」。



週六微陰的天氣,讓大家都很擔心步道體驗活動無法成行。還好天公作美,給了許多第一次到將軍府和美崙溪畔的孩子一個美好的走路經驗。



菁華橋是連繫美崙溪兩岸的便橋。這條只適合走路的橋,現在除了到溪畔散步的人之外,因為她不在交通動線上,所以已經很少人認識它了。新書的步道體驗活動,怡琳姐姐開心的跟大家分享這條橋的故事。



土匪說跟孩子在一起是他最開心的事情;把孩子和大樹聚攏在一起,則又更開心了。麵包樹,是花蓮很常見的樹,但當然還是有很多人不認識,所以我們怎麼能不好好利用今天的機會坐下來,聽聽大樹的故事呢?


走到了美崙溪的對岸,再回頭一看,原來我們已經走了一半的路。平常沒有習慣慢慢走路的孩子們,加油啊!再多走一點,我們就又完成一次從未有過的體驗哦!


終於順利的走回原來出發的地方了。畫下來今天妳所記得的時刻,有一天等妳長大了,希望這個曾經陪伴過妳的景色和建築,妳都能再有機會見到:所以,現在我們必須好好的和自然環境和生活景物共同生活在一起﹣﹣﹣這是我們大人所必須給予妳們的承諾。




其實我知道那天走在步道上,帶著大傘的媽媽擔心突然下大雨;凡事都喜歡衝第一個小姐姐的擔心最後回到起點;不喜歡一直被小黑蚊咬的小男生只想趕快回家......所以還有許多在路徑上的小小美景,想必都沒讓你記住吧!再找個機會,和孩子走回將軍府吧!

﹣﹣﹣﹣﹣﹣

編寫《千里步道親子遊:花蓮港廳巴吉魯》的起因,全然是因為讀了《千里步道,環島慢行》一書。

所以我們當然也希望聽到更多關於千里步道的故事。於是週五晚間,我們就在周聖心和徐銘謙的千里步道和手做步道的歴年來的工作中,越發感受到了對於環境和土地,我們能在環境認識上所做的,其實還可以更多。

就像尋找一條千里步道的起點,其實是從黄武雄教授的一篇文章開始,希望「找路」串連環台的行走路網。於是2006年世界地球日,透過網路召集了200多位志工,共同開啟了找路的工作。

以書店所在的花蓮為例,若不走省道,從花蓮到台北,還可以有什麼路線可以走?透過大眾交通運輸的方式,路的意義有了不同的詮釋。

試著在大的公路以外找小路,於是,就像是一個夢想。

文章連結:「千里步道」運動是什麼?



~~千里步道找路環島的意外發現~~

周聖心以在花蓮找路做為例子說明。像是花蓮的台九線,對於行人和單車,其實一點都不利於行走。因此為了避開台九線,於是從崇德村小巷弄中找路,意外的找到一條美麗的小徑。

這種意外,給了千里步道的夢想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得以持續下去。

找路中,千里步道的朋友們來到了花蓮縣的鳳林鎮,社區的牛根草社區發展協會營造的廢棄豬圈,成了一個美麗的社區教室。所有參加千里步道找路的志工,得以享用在地的朋友準備的在地食物。

騎車、走路、找路,問當地住民、聽當地農村的故事,每一次的走路行動,都是一種實踐。

因此,尋訪的時候,會聽到在地的故事,而且又不是在同一個時空裡的故事,還可以聽到過去的故事,因此會讓人去想像未來故事要怎麼寫下去,還是只是要保留一張老照片?

如果可以改變臺灣的人們看待環境的方法,所有在找路的過程中發現的美好,才可以一直被保留下來﹣﹣留給孩子美好的自然生活環境,其實才是最棒的禮物。

於是,如果可以邀請更多人用不同於慣常的方式走進社區去旅行,給農村的社區經濟找另一條活路﹣﹣邀請更多人走進社區。

從居住開始,規劃一個三天兩夜的小旅行,讓社區的朋友帶著旅客,在社區裡吃喝,居住和消費。接近社區的人事物,這種旅行和消費的方式,也讓社區發展在地觀光的可能性。


~~徐銘謙手做步道的起點~~




﹣﹣﹣﹣﹣﹣

編寫了千里步道在美崙的這本電子書,是一個起點。
未來,就用「帶著孩子一邊走,一邊找故事」的方法,再延續編寫吧﹣﹣這是給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大小讀者的召喚,也是給凱風卡瑪一起工作的同事們和自已的期許囉!

《千里步道親子遊:花蓮港廳巴吉魯》免費下載,請連結到:下載專頁



Facebook留言

站內留言 (0)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