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31

娃娃活Wowoho超人小木工@凱風卡瑪暑期小木工活動營

6 意見


超人小木工之親子小木椅
時間:2010/8/13(五)下午2:00-5:00
對象:小一以上&父母一起成組。
費用:1000元(含材料費、工具費及講師費)

超人小木工之親子彈珠台
時間:8/14(六)下午2:00-5:00
對象:幼中~幼大班&父母一起成組。
費用:1000元(含材料費、工具費及講師費)

地點: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花蓮市中美路81號)
人數:每種各開放7組報名。
請來電(03)8246-533預約報名,或是寫信到staff@kkbooks.tw給我們。


Wowoho--誰是娃娃活?
Darby&Sophie(大炳&淑雯)是娃娃活的擁有者,他們說自己其實只是一對平凡的父母。

他們的玩木頭工作室:「娃娃活」Wowoho,誕生於2008年的三月天,“活”是”活兒”的意思,意謂著工作。

娃娃說的是大炳和淑雯家的二個寶貝,童童和安安,為了心愛寶貝製作著各式各樣的玩具,這樣辛苦卻能甘之如飴的工作,就是”娃娃活”。

童安的爸爸也就是娃娃活的作者-大炳,在十幾年前童還未出生時,就開始為他製作玩具了,娃娃活的第一件玩具”木馬”在當時就誕生了,現在還陳列在娃娃活的櫥窗中。

會選擇木頭做為娃娃活玩具的材料,實在是喜歡木頭溫暖的觸感,也愛木頭每日的顏色木紋變化,因為如此,娃娃活不忍一塊木頭為了防腐、為了滿足視覺享受,而去上漆或上色,所以娃娃活盡可能的保留木頭的原貌,讓木頭依然生生不息。

因著創意無限的童安,更讓娃娃活的大炳和淑雯能勇敢的朝手作玩具的夢想前進。想保留被大人們遺忘許久,那超人般玩的能力,希望藉由娃娃活單純的手作木頭玩意兒,讓大人和小孩都能會心一笑。

小小木工課怎麼上?


超級木工手作老師大炳會讓孩子從觸摸木頭開始,然後介紹各個老師從工作室帶來的工具,讓孩子知道木頭與工具之間的關係。

接著,大炳老師會交給孩子們一件從來沒做過的苦工--做木工:從鋸木頭、設計自己的木頭圖樣、投入自己的設計裡、然後孩子就會慢慢的完成自己的作品。

大炳說,小小的汗水流過圓圓的臉,然後孩子就可以驕傲的告訴爸媽說他們做到了!而那不是任何挑戰極限或是開發潛能訓練的課程能看到的表情,那是孩子選擇自己的目標而後付出堅持心力、達成目標的表情。而這種勇氣,其實與生俱來,只要給孩子機會!

到書店來玩木頭吧!

2010年暑假,凱風媽媽很期待大炳&淑雯和兩位娃娃要一起到花蓮來,帶我們一起體驗手工木頭椅子和木製彈珠台的樂趣。

超人小木工之親子彈珠台

超人小木工之親子小木椅

2010-07-29

透過米雅之「窗」認識百歲詩人-窗.道雄

0 意見
上個週末抽空回台北,除了按慣例回家一趟,還去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參加一場關於童詩的講座,講師是我很喜歡的繪本翻譯者米雅。

說米雅是繪本翻譯者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她對自己身兼多職的工作是這麼介紹的:「任教於靜宜大學日文系十多年,2010年夏天辭去教職,目前主要從事翻譯、寫作等文字工作,同時也是圖畫書插畫家。」

我第一次與米雅老師的相遇是在毛毛蟲兒童哲學雙月刊上,看到她剛生完小孩寫出來的詩:
「原來/光是欣賞/兩隻眼睛/一隻鼻子/和/一張小嘴巴/就有全身的快樂了」
「三十多年來/大字型睡覺的我/如今夜夜/自動弓成蝦狀/守候著/身旁的/小蝦米」
「唱歌給你聽/你的小腳竟成了雀躍的小鳥/踏著愉悅的音符/把我的人生/踩成一片春天」
(摘自毛毛蟲兒童哲學雙月刊 NO198 July.2008 P42-P43) 

短短的詩,讓即使沒有生過小孩的我,也能感受米雅老師珍惜疼愛孩子的感情流露。一直以來覺得詩是很難接近的我,開始對詩產生了興趣。除了陸續收集老師出版的詩集,也開始動手寫下屬於自己生活軌跡的詩。

其中收集的一本詩集《另一雙眼睛-窗.道雄詩選》是我一看就愛不釋手的書,也是這次參加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所辦的講座主題。

這場講座由米雅老師來詮譯和訴說是再適合不過了,除了因為米雅老師是該書的譯者,她在日本研究所求學時就是研究窗.道雄在台灣二十四年的文學作品。因此由她引領我們閱讀窗.道雄的詩,以及分享她與窗.道雄種種溫暖而真切的互動,都讓我們收穫許多。

你有聽過:「大象大象的鼻子長」這首兒歌嗎?

說起窗.道雄大家也許不知道他是誰,但你一定有聽過一首童謠:「大象、大象,你的鼻子怎麼這麼長,媽媽說,鼻子長,才是漂亮。」這首耳熟能詳的兒歌就是在1952年出自窗.道雄之手。

從這首兒歌開始認識窗.道雄雖然可以快速的喚起大家的記憶,但是卻不代表這就是窗.道雄筆下原本的樣貌。這首詩原本是這樣子的:「象啊/象啊/你的鼻子好長耶/對啊/媽媽的鼻子也很長喲 象啊/象啊/你喜歡誰啊/這個嘛/我喜歡的是媽媽喔」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原詩跟台灣翻譯過後的詩完全是不同的樣子。原本的詩從小象的角度說話,不僅以自己的鼻子長感到驕傲,而且可以感受到小象和媽媽之間的感情是溫暖和濃厚的。可是流傳至台灣的這首詩卻變成以大人的角度提問,而且把鼻子長短當做是比較美醜的一種價值觀,完全背離原詩的意思,也失去窗.道雄筆下原本要營造溫馨豐富的情感了!

從100歲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從《另一雙眼睛-窗.道雄詩選》裡我選一篇自己覺得很有趣的詩跟大家分享:「屁仔真偉大」。「屁仔真偉大 出來的時候/總是彬彬有禮地/打聲招呼 是在說/你好/也是在說/再見/屁仔的問候… 用的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人/都懂的語言/偉大/實在是/太偉大了。」

去年剛滿100歲的窗.道雄,在我的心裡是一位童心未泯的詩人。詩的主題大多都從生活取材,經過觀察、感覺、思考之後,到目前為止創造了2000多首詩。米雅老師說,窗.道雄常拿著放大鏡散步,一邊用緩慢的步伐感受世界的脈動,一邊用放大的視野觀察每一個角落的不同。因此他的詩常能打動人心,成為日本是非常著名的童詩詩人,也是第一位受到「世界童書評議會」肯定,在1994年獲得「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獎」的日本作家。

的確,我自己動手寫詩的經驗也是來自於生活故事,從生活裡的每一個小細節去感覺、去觀察,再整理濃縮成精簡的文字,釋放出一個代替情感發聲的作品。到最後那往往是最能撫慰和鼓勵自己的一個過程,因此,我喜歡寫詩,也鼓勵大家一起寫詩。我們不見得要成為一名詩人,卻可以像窗.道雄一樣從放大鏡看見渺小的萬物組成的世界,我們也得從詩裡學習看見另一個自己。

你認識的童詩是什麼樣子呢?

演講最後,米雅老師分享她對台灣童詩的看法。她擔任過幾次童詩比賽的評選,但對台灣孩子寫的童詩表露遺憾。她說台灣孩子的詩都很制式化,有標準的對仗疊字等技巧、文字運用的也很優美,但是卻看不到詩中的真感情的流露。也許是因為孩子被教導的範本就是這樣子,所以孩子也以為那是值得學習的好詩。

在台灣,與米雅同樣優秀的童詩詩人不少,大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在童詩的領域裡努力著。身為書業終端的銷售者,開書店三年多以來,凱風卡瑪也一直為童詩櫃保有一席之地,希望透過這些書架擺放的能見度,可以跟所有的大人小孩分享好看的童詩。然而與我們同樣喜愛這些詩的讀者卻不多見,這些書只能一直住在凱風卡瑪的書櫃裡,用靜默的姿態成為書店裡的一角風景。

那一個週末的早晨,即使外頭下著大雨,但聽著米雅老師用溫暖的嗓音,以原文的方式詮釋窗.道雄的一首首童詩,舒服的像是一股暖風吹過身體,拂過心裡,那是一種全新未曾體驗過的感受。如果有機會,凱風卡瑪也希望邀請米雅老師到花蓮,跟大家一起分享,讀詩的美好。

四隻手.一首曲《海豚媽媽的音樂教室》

2 意見

「爸爸媽媽花了這麼一大筆錢讓你去學鋼琴,也買了一台鋼琴給你,為什麼你就是不能好好的學呢?」喂媽媽盛怒。

「我又沒有說我想要學鋼琴!」喂喂麵也不甘示弱。

「學鋼琴這麼好,為什麼不學?」

「學鋼琴這麼好,那為什麼你自己不去學?」

「我…」

喂喂麵那個禮拜每天鍊鋼琴的時間被迫多加一個小時,這就是這場戰爭的結果。

從幼稚園學琴到高中,那過程真的可以說是苦不堪言,眼角掛著淚珠不斷重複著同樣的旋律,我甚至在想:「大人每天上班這麼輕鬆,都不懂我們在這裡練琴的痛苦。」但是一直到現在,雖然沒有再繼續學琴了,但是每次談到學音樂這檔事兒都會勾起我對於過往那段又好氣又好笑的回憶。

「如果,爸媽可以瞭解我練琴的痛苦,如果,老師可以不要用筷子打我的手,如果,可以讓我有時間可以跟朋友玩,或許,學鋼琴就會快樂一點吧!」喂喂麵猜想著。

「我為什麼要孩子學鋼琴---媽媽篇」

「因為我希望他接觸美好的事物,因為我相信音樂能讓他的人生更豐富。」海豚媽媽說。

我想如果喂媽媽看到這一段一定會點頭如搗蒜的大表贊同。

其實我自己也忘記當初是如何開始學琴的,好像是喂姊姊很想要學鋼琴,於是喂媽媽在她生日的當天送了一架鋼琴給她,為了不要浪費,於是乎,我們家三姊妹都被送進了才藝補習班學琴。

在喂喂麵小時候的年代,雖然正值經濟起飛,但是能夠讓自己的孩子上才藝補習班還是一件需要勒緊褲帶過日子的事兒,更別說買一架鋼琴了,媽媽總堅信一句名言:「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所以願意花大把的錢投資在我們身上,也願意不管風吹日曬雨淋都騎著摩特車接送我們往返練習,更願意像海豚媽媽說的:「飽受白髮長出三千丈的折磨。」

從我學習認識站在五線譜上的豆芽菜開始,媽媽也跟著我一起從頭學起,每次上課,媽媽都坐在我的旁邊一起上課,只要我彈錯,媽媽都會像自己彈錯一樣的緊張,手忙腳亂的指點我五根手指頭的正確的位置,直到現在我一直記得媽媽坐在琴前的身影,僵硬卻認真的彈完一首「送別」。

我們常為了練習多久而吵個沒完,當時的我真的很討厭學音樂,但是想想能夠與自己的媽媽坐在鋼琴前,四隻手,一首曲,是多麼難得也美好的事啊!

我為什麼要學鋼琴?

「我才不想要彌補媽媽沒學音樂的遺憾而學琴!」我說著氣話。

現在在書店,有時候聽到媽媽對正在看書的小孩說:「走囉!你還要上鋼琴課耶!」小孩都會嘟著嘴表示反抗,為什麼別的小孩可以在書店看書,我卻要去學鋼琴?

很多小朋友在小的時候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犧牲玩樂的時間來練鋼琴,常常練累了就開始耍脾氣的質問父母學琴的目的,在《海豚媽媽的音樂教室》中,就以父母、小孩的觀點,以及老師的角度來談為什麼要學琴,連我自己也是在看了「我為什麼要孩子學鋼琴---媽媽篇」才知道原來學音樂也可以是一種支持與陪伴,而並非只是一項才藝而已。

只是,如果當時能夠彼此多瞭解一點彼此的心聲,我想媽媽也不會在課堂上不顧我的面子叱喝我指法的錯誤,而我也不會為了要隱瞞自己沒有練琴而瞞天說謊,其實,音樂是很美好的事啊!這在我上大學後,某日在學校沒有人的角落彈琴時才感受到的。

講到學音樂,大部分的書都告訴我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幾歲開始學琴?怎麼找老師?讓很多家長像無頭蒼蠅一樣的尋找,海豚媽媽在《海豚媽媽的音樂教室》中以自身就是音樂老師的經驗,暢談了學音樂的大小事,不但提供了詳實的意見,更照顧到了想讓孩子學音樂的媽媽以及抗拒被安排學音樂的小孩兩者的心情。

看著看著,我在想:「如果當時能讓喂媽媽看這本《海豚媽媽的音樂教室》,或許我們彼此都能獲得一個美好的時光與回憶!」

2010-07-27

「生活」在花蓮—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成人寫作工作坊

2 意見

引導寫作班
課程時間:2010.7.21~9.29,每週二下午4:30~6:30
課程講師:劉虹風(小小書房店主/小小生活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永和社大文學課程講師)、歐銀釧(天人菊寫作班指導老師/作家)、吳鈞堯(幼獅文藝主編/作家)
人數限制:25人
課程費用:十堂3500


洽詢電話:凱風卡瑪兒童書店(03)8246533
電子信箱:staff@kkbooks.tw

繳費方式:
1.親洽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報名繳費。
2. 報名費匯款:
  戶名:凱風卡瑪兒童書店陳培瑜
  帳號:745102000566
  銀行:台北富邦銀行(012)花蓮簡易分行


為什麼凱風卡瑪要開成人寫作班

不知道你是不是常常有話說不出口,原因可能是詞窮語塞,也可能是因為沒有一個安全的人可以聆聽!

就像我常想把自己心裡的話、每天生活裡讓情緒產生起伏變化的事情、書店裡與孩子互動......等等的日常生活經驗和心情寫下來。

可是,我終究沒寫下多少文字。

我想是因為疏於寫作的練習,所以每每坐下想要開始敲鍵盤時都覺得無力,寫不出自己心裡感受的十分之一。

但是,每天在書店跟許多人聊書、聊小孩、聊生活點滴,每個故事都有些瑣碎也有些不美好的部份。我總想著:每個人每天所在意擁有的,其實最重要的,應該也就只是自己的心靈和生命。可惜的是,最重要的部份--心靈和生命,卻總是最容易被不真實的外在事物所打擾,而顯得昏沉沒有活力!

如果,可以透過書寫,把日常生活經驗寫下來,讓自己開始面對直接了當的抒發心聲的方式,或許我們就不再容易覺得沮喪與無奈--在面對日復一復的工作與生活裡!

所以,我想開一個寫作班,邀請更多願意仔細檢視自己日常生活經驗的人、更多想要聆聽自己內心聲音的人,或是願意重新檢視自己與自己、與他人、與環境互動關係的人,共同在這個工作坊裡,用文字交流,讓生活與心靈都再有一次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而也是我對自己在目前這份書店故事人的工作身份裡,最想送給自己的「在職進修」禮物!

暑假的時間裡,邀請你一起來,在寫作練習的過程裡,學會寫作,也學會更誠實的面對自己的生活和心靈的聲音!

引導寫作工作坊課程綱要

適合對象:所有喜愛生活和文字的朋友們,想用不同的眼睛看世界和生命的人們。
簡介:寫文章也可以很輕鬆!引導寫作班將使用繪畫和拼貼等等不同的方式搭配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命題,帶領學員們重新感受生活的每個片段,再擷取這些素材自然地書寫;我們也特地邀請到兩位作家──歐銀釧(天人菊寫作班指導老師/作家)、吳鈞堯(幼獅文藝主編/作家)來分享他們的生活、寫作心得。

7/21:我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7/28:每日的移動地圖
8/4:十個旅途的物件:交換眼睛.交換故事
8/11:家.故鄉印象
8/18:親愛的你.我.他
8/25:自己的房間
9/1:自由書寫
9/8:來畫曼陀羅!
9/15:我有一張海上餐桌—談寫作與生活(歐銀川)
9/22:中秋節放假一次
9/29:如何耕耘生活寫作的土壤(吳鈞堯)

2010-07-23

我的…的…我的…的…的….《我的朋友小結巴》

0 意見
我自己也是一個緊張的時候連話都講不清楚的人,對方常常都會鎖著眉問:「你到底想要講什麼?能不能一次把話說清楚?」

「唉~我也想不急不徐的把話給講清楚啊!但是就是力不從心嘛!」我在心理暗暗的哀怨著…

我想在《我的朋友小結巴》裡,因為講話會結巴而被同學取名為「小結巴」的巴席勒心裡也跟我有一樣的獨白吧!更何況我只是在緊張的狀況下才會講不清楚,但巴席勒卻是講到ㄅ、ㄉ、ㄎ就會結巴,連自己的名字都沒辦法好好說。

那種「我受夠了!」的感覺我真的懂!

有什麼好笑的?你們到底在笑什麼?
可能是小朋友的笑點真的比較低吧!常常說個什麼話或是發出個什麼聲音,都可以讓小朋友笑到停不下來,除了覺得讓小孩笑很開心外,大人最常問的就是:「這有這麼好笑嗎?」

不只是現在,喂喂麵就記得小時候有幾個班上的同學常常被大家笑,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位只會講台語的男生,那位男生因為跟阿嬤一起生活的緣故,所以使用的語言就是台語,但遇上了聽不懂台語的外省老師,可就不得了了!

剛開學時,大家都需要站起來自我介紹,當男生一站起來用台語介紹自己的名字時,全班不論男女都笑翻了,之後詳細的情形我已經漸漸淡忘了,但每次男生只要在班上講台語,老師都會很生氣的用愛的小手來處罰那位男生,在語言上完全使不上力的男生因為怕被打,所以就會抱著老師的大腿哭得呼天搶地的。

直到現在,這件事情都會成為我們小學同學會必定會提起的事情,當然!那位男生會講國語了,但每當提起這件事情,男生都會生氣的說:「有什麼好笑的?就只是講的語言跟你們不一樣罷了,到底在笑什麼?」

事後想想,剛開始真的會因為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而感到新鮮有趣,但是久了之後,嘲笑似乎淪為一種習慣,以及表現出「合群」的一種行為罷了,爾後,這個話題就在我們的聚會中消蹤匿跡了。

有人笑的地方就代表有人受傷了
在《我的朋友小結巴》中,巴席勒為了不要結巴而謊報了自己的名字,最後在全班離開教室後,提起勇氣跟老師自首:

「老師,我有一件事情要跟你說….我不叫朱勒‧隆普爾,我的名字是巴…巴…巴席勒‧冬…冬…冬布…布…布爾,而且我不…不…不是通勤生,我是半…半…半寄膳生。」


「然後呢?我猜你爸爸是伐木工人,你媽媽是空中飛人?」老師面無表情的說:「你在跟我開什麼玩笑!」老師真的非常生氣。



▲老師面無表情的說:「你在跟我開什麼玩笑!」老師真的非常生氣。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想巴席勒真的很受傷吧!好不容易提請勇氣跟以為能夠體諒的老師自首,卻被老師的玩笑給深深傷害了。

最後,小結巴因為受不了全班的嘲笑,待在屋頂上對下面的人喊:「你們難道都沒有別的事要做嗎?」


▲小結巴待在屋頂上對下面的人喊:「你們難道都沒有別的事要做嗎?」

笑常常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兒,很多醫學報導也指出笑能有益身心健康,自己也不敢不承認說自己也曾經是那一群嘲笑人中的一份子,但有一次在大學的課堂裡,老師語重心長的說:「有人笑的地方,就代表有人受傷了。」語落,大伙靜默了許久,這句話從此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我們全都抬起頭來往上看。小結巴就坐在那裡,雙手環抱著膝蓋。

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不同的特色被凸顯出來,也因著彼此的不同而造就了這繽紛的世界,但看見彼此不同之處的同時,或許也該換個角度想想:「或許也有人想要有絕對的平凡吧!」


▲到了新學期開始要選班長的時候,我們全都把票投給小結巴。

《不准過來》open mind:把心打開,讓友誼進來

0 意見
封面的男孩在一大片綠的草地上,用粉筆畫了一條線。搭上一旁的書名《不准過來》,讓人容易猜想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故事。被蠟筆線條吸引的我,一邊看著那白色不甚筆直的線條一邊想像作者想要表達的故事。

一條線,宣示自我主權的開始──男孩的界線表示這一個空間是他的地盤,任何人都不能進來。

但是畫完線,可不代表事情就能如男孩想的這麼順利:蝸牛、樹枝、雲、落葉還有兔子,都相繼的闖入男孩的地盤,這一連串越界的舉動,讓男孩很生氣,直到另一個小男孩也來了…。


▲不斷的有動物超過界線闖入男孩的地盤,讓男孩非常生氣。

男孩看似孩子氣的行為,卻是孩子自己學習分享空間和獨立的開始,同時也為自己在人際相處上,建立一段友誼的起點。

這是一本畫面簡單卻非常吸引人的目光,同時也很值得令人深思的繪本。

為孩子創作故事是人生大事的法國作家侯姆.胡里埃(Jerome Ruillier)

多次閱讀法國作者的書籍都帶給我不少驚豔和新的想像,我總覺得法國的圖畫書創作者把一般人視之為「兒童才能看的」繪本提升到一種美與智慧的境界,每次看完都有一種「繪本閱讀果然是老少咸宜的閱讀好運動」之感。

本書作者傑侯姆.胡里埃(Jerome Ruillier)正是法國人,有眼福的我們其實在台灣可以看見不少他的作品,包括2003年的《小紙箱》、2005年的《有色人種》、2007年《人生是什麼呢?》以及2010的新作品《不准過來》。每一本作品都擅用一種另類的幽默與創意,引領故事背後所囊括的嚴肅議題,讓他在歐洲獲得繪本界的高度評價。


▲傑侯姆.胡里埃(Jerome Ruillier)在台灣翻譯的四本作品。

傑侯姆.胡里埃(Jerome Ruillier)擅長以極簡畫風或是把畫好的圖像剪下來用拼貼的方式搭配極少的文字,看似簡單的組合卻使得每一本作品都深得人心,讓人不容小覷他在創作時用盡心思的排列組合。簡潔又力道十足的文字,搭配幽默率真的插畫,讓整本書散發一股既俏皮又饒富智慧的味道。

除了簡潔有力的文字和圖畫之外,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傑侯姆.胡里埃(Jerome Ruillier)巧妙的運用背景色彩的轉換,表現出男孩的「中立、驚訝、失望、憤怒、困惑、快樂」等不同心情。所以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是很容易可以感受小男孩的情緒,投入故事而感同身受。


▲當另一個小男孩出現時,白色的界線已經不存在了。同時背景由濃烈的紅色轉成雲淡風輕的白色。

他熱衷於登山,平日與同是插畫家的妻子和兩個孩子住在阿爾卑斯山下。對他來說,除了登山之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便是為孩子創作故事和插畫。讓我不禁在懷念小時候讀的阿爾卑斯的少女故事之外,又增添關於一戶熱愛孩子與繪畫的家庭在那又明亮又遼闊的山下生活的想像。

從小到大都要不斷學習的人際關係

書裡的男孩在地上畫了一條線,涇渭分明地畫出自己的地盤,然後表情堅決地守護,絕不讓人侵入。從孤立的空間,到伸出友誼之手,過來、過去,每一次的游移中,孩子在探索自己的人際關係。
許多孩子就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樣,伸出雙手當做是那一條白色的線,圍起一塊屬於自己的小小空間,確保自己擁有的不只是物質上的需求,還有精神上的滿足。也因此,造就了家長們紛紛到書店找關於分享的書給孩子看,希望透過故事解決現實生活中孩子們因為不願分享而產生的紛爭。

不過我卻認為,讓孩子獨立去學習人際互動間不斷變動和調整的可能,也是家長可以幫助他們的一種方式。也許孩子會有受挫的時候,但是大人也有大人世界要適應的交際應酬,相對的孩子也有屬於他們孩子的人際互動。

讀著這本《不准過來》,我不禁開始想著:良好的人際互動,果然是一個要不斷學習的人生課題呢!